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群 《广东教育》2008,(2):54-57,67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成果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就义务教育而言,教育公平主要指起点(入学机会)均等和过程(教育条件)均等。从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起点均等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育过程的均  相似文献   

2.
区域内公共教育资源校际配置不均衡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同类型学校产生实质性质量差别的根源所在,容易引发公众倾向性的择校行为,破坏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以云南省M县城区小学为调查对象,从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教学设施设备均衡配置所面临的困局,结合罗尔斯社会福利理论的分析,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公共资源校际均衡配置的理论路径。结论指出,促进同一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的路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和改善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公共资源从优质学校流向薄弱学校,从教育设施设备达标学校流向不达标学校。  相似文献   

3.
公平性是我们配置教育资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实际中却常显不足;有鉴于此,我们要进一步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领会初等教育投资运行中的优点和不足,完善现有的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制定有关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教育投资稳定的来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施行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制定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长期计划,建立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5.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是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山西省古交市、侯马市、隰县和浮山县4县(市)12个乡镇36所学校的实地调研表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制度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过度分权造成的教育财力资源城乡分布失衡;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造成的城乡学校发展差异和由其进一步引发的马太效应;城镇化步伐加快所带来的城乡学校办学规模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队伍的差距上。造成这种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县域内城乡教育的支撑系统不同,具体体现在由历史和制度原因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的来源和配置模式的不同。因此,必须做好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29):3-4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政府财政的强而有力支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政府是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力量,需明确教育的均衡目标、指标以及责任,力求教育公平和教育区域城乡一体化,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构建教育均衡问责制和公平机制,从而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创造平稳和谐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宜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因素,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科学推进.其基本路径是: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基础;坚持实践创新,谋求有效突破;完善评估体系,实施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吴明永 《教育探索》2012,(1):129-130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着编制短缺,队伍欠稳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一要改革编制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教师队伍稳定;二要努力实现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要多管齐下,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失衡具体表现在地域、城乡、学科等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失衡,而造成如此困境的根源则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教育政策的共同影响。解决困境的思路则要着眼于“病因”,针对现行编制政策的“一体”化供给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师资的“差异”化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通过政策进行“动态”化实践过程,实现师资供给和实践需求之间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和相关制度不健全,教师不合理流动问题突出,教师流动仍存在自主无序行为,而且往往是农村教师城镇化的单向流动。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县域内城乡师资配置失衡,成为制约县域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的瓶颈。实现县域内城乡间的师资均衡发展,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的均衡,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首要目标。城乡二元分制制度及“重点校”制度等是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完善制度,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县域内标准学校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生源调配制度以及完善评价监督体系五个方面着手,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县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区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条件下,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做到县域教育资源校际均衡配置,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具体探索出了一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校际资源配置均衡化的新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文章梳理了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阐述了学区管理、捆绑、兼并重组、集团化等四种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具体做法,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此作为构建政策体系与评价制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农村地区的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中小学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由于过去实行“乡办初中、村办小学、以乡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一些财政较差乡镇的中小学校,校舍条件、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的建设普遍落后,教学活动仍停留在“粉笔+黑板”的最低办学层面,与开始步人信息化时代的城镇学校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16.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展开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提出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尽好各自职责,落实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完善财政经费的教育投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后来学者的研究留下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其均衡发展。县域内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城乡差距、学校差距和群体差距。应采取的对策是树立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然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的理念;教育投入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均衡师资配置;规范办学行为,关注弱势群体;树立自然主义教育观,避免儿童入学的拥挤等。  相似文献   

18.
推进和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下列工作: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08年,我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这是老百姓的福音,也是义务教育发展的福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是基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后的现实回应,也是国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提高后的理性需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以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并基于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GSST”模型,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三个维度提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