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景式新闻采写琐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中,我特意 分别与几位青年记者合写了《灾后反思话水利》、《世纪之交看林业》、《保护好我们的生命线——耕地》、《迎接海洋世纪的挑战》、《走向太平洋——中国开放十五年》、《中国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中国通信的历史性跨越》、《香港明天会更好》等多篇通讯,这些通讯篇幅都很长,长的有近万字,最短的也有三四千字。这些长篇通讯虽然很占版面,但是,一经播发即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来信:读7期,愿献疑一、二。第13页“香港《史记》出版”条说香港出版了一本写香港历史的书,书名就叫《史记》,我觉得这事未必妥当,《史记》是中国史籍名著,不应再出一本内容迥异的《史记》,不容《史记》出现双包案。否则应属于取书名不当。因此,颇疑“香港《史记》”是否为“《香港史记》”之误,另外,写香港历史的《史记》,似不能如该文所称之为“香港版《史记》”,“香港版《史记》”只能以之称由香港出版之司马迁《史记》。 第11页言书中之序应排于目录之前,甚是。不仅“现代书籍”如是,据我印象,中国古籍似亦大多如是。这种排列次序是合乎逻辑的。但如目录排在序言之前  相似文献   

3.
据香港报纸报道,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香港概论》最近正式发行。《香港概论》主编杨奇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对香港都非常重视,尤其是中英联合声明生效后,这些地区对香港的关注就更强烈。大陆人民不清楚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及自由港的特点和作用,所以,如何在1997年后保持及发展香港资本主义,落实一国两制,都是国务院和香港的中资机构所关心的。因  相似文献   

4.
魏永征 《新闻三昧》2001,(11):54-55
去年香港法院判决的中国青基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是第一起中国内地机构到香港起诉香港媒介的案件。《壹周刊》1994年1月号,刊出一篇无中生有、危言耸听的文章《希望工程善款失踪》,严重损害了“希望工程”的声誉,致使“希望工程”在香港和世界华人中捐款明显下降。经过艰难的讼战,香港法院判决《壹周刊》构成诽谤,赔偿中国青  相似文献   

5.
一、序论“《香港中外新报》创刊于1858年,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日报”——这一说法,在中国新闻史学界大体已成为“定论”。可是,早期的《香港中外新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说它创刊于1858年有何根据?它之成为日刊报纸又在何时?……  相似文献   

6.
香港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趋势系列》共3册,分别介绍香港、中国大陆及世界的各项趋势。 《图录香港大趋势一九九四》,香港商务印书馆编,勾划香港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及大众文化等十几项趋势。《中国经济大趋势一九九四》,刘佩  相似文献   

7.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为了向读者介绍及展销本版书,于11月6日至15日在三联展览厅举办“香港三联图书展”。《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中国历代诗人选集》、《回忆与随想文丛》、《海外文丛》,还有《香港文丛》等,看到这几套大型丛书,读者可能会以为香港三联书店只出版文学书。事实上,香港三联除出版了较多的文学书,还出版了其他品种的书籍,如大型画册、辞典字典、有声读物、史地著作及英文图书等,而且有不少已进军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国家电视台从5月石B开始播放中国电视片《香港沧桑》,以迎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历史性日子的到来.菲律宾国家电视台当天上午播放了《香港沧桑》的序将──《百年风云》。这家电视台计划在6月底之前的每个星期日上午播放这部电视片和有关香港的其它中国电视片.这次活动是由菲律宾国家电视台、菲律宾海外信息服务中心和中国驻菲律宾使馆文化处联合举办的.菲律宾国家电视台播放《香港沧桑》  相似文献   

9.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是,我今天所要谈的早期香港传媒是指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在香港发行、被报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史萌芽期的三大重要华文报。这三家报章就是《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创刊干1871年3月11日,以及在1874年2月4日创刊的《循环日报》。我选择这三家华文报作为今天研究报告的对象,一来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集藏于英、美、日本及香港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的早期华文报,结  相似文献   

10.
“香港华人经济的崛起以及香港的繁荣,正是香港经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扬弃和结合而产生出来的香港企业精神的生命力的最好证据。”这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最近在“中华文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所作演讲的精彩片断。 在这一世界著名华人聚集的研讨会上,张浚生作了题为《经济奇迹、企业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演讲。他首先谈到,香港回归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上,还是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一件大事。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香港、关注香港、研究香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香港的读者在图书的选择上更加谨慎,也更加精明了。据调查,香港人对实用性和趣味性知识读物仍有较大需求量,一些具有新意而又深入浅出的书籍脱颖而出,颇受读者青睐。据香港商务印书馆对约7万种中外文书刊的统计,1991年的香港畅销书依次为:《袖珍英汉辞典》、《香港街道地方指南》、《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辞典》、《商务新辞典》、《洋相》、《中华新字典》、《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辞典》、《袖珍汉英词典》、《中国语文会考精编》、《唤醒》、((Common Eng  相似文献   

12.
知识林     
香港地名的由来香港地区历史悠久,但“香港”作为地名出现在史籍中却比较晚。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记载香港这一地名的历史文献中,时间最早的是明朝万年间郭所著《粤大记》一书。该书所载《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以及赤柱、黄泥涌、尖沙咀等地名。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贩运香木而得名。此说始于本世纪40年代永言的《香港地名考》一文。他认为:名曰“香港”之小海港,以运香木出口而著名。二是因泉水甘甜而得名。最早提出此说的是英文杂志《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1843年8月…  相似文献   

13.
近一、二十年来,不少国家都十分重视香港的书市和出版业。人们往往把香港作为采购图书的重要市场,或者把香港作为向其他地区倾销图书的中转站,甚至直接在香港经营出版印刷发行业务。特别是一些英美的著名出版机构,不断扩大他们在香港的业务,成立机构,建造书库,大量印书。如英国朗文集团公司每年在香港印书2000万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香港分公司每年在港出书70种左右,有英文版的,也有中文版的;麦克米伦出版社每年在香港出书200多种,又出版多种参考丛书,远销东南亚地区,其中《我们的世界》、《事物的真相》、《人类的资源》等丛书发行量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一篇言作《赤兔之死》,成为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例言满分作,而另一个现象是现在内地的年轻人对古典化基本处于无知的状态,盲点很多。而以“西化”称的香港却相反,甚至不少香港语老师都认为自己有一种教授古典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我急于向大陆的同行介绍一位香港摄影记者。他叫张景宁,30岁。几年前我从香港《文汇报》和《摄影艺术》上看到他的作品。四月,他作为《文汇报》摄影记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一个休息日,我采访了他。△香港新闻有什么特点? 竞争激烈。香港传播媒介发达,电台半小时播一次新闻,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报道,”很多都是现场报道,普通报纸20多份,其它专业报纸五,六十份。新闻摄影要  相似文献   

16.
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近代珍藏图片库》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在7月底推出了一套由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撰的《中国近代珍藏图片库》。首先面市的是《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孙中山与国民革命》、《汪精卫与汪伪政府》(上、下)四册,其余的《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上、中、下三册将于8月底出版。全套定价为港币1830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逝世后,有关他生前的一切,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呢?对外稿《有关毛泽东的书在中国畅销不衰》(新华社6月10日播发),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稿件播发后,引起了海内外新闻媒介的广泛注意。法新社作了详细转播,美联社也作了扼要介绍。此外,《中国日报》、《新加坡联合导报》,香港《文汇报》,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三联书店近期出版一套《香港历史问题资料选评》丛书,包括余绳武《割占香港岛》、刘蜀永《割占九龙》和刘有宽《租借新界》。三位作者都是国内专门研究中英关系和香港历史问题的专家。余绳武在《割占香港岛》书中指出: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iot)于1841年1月20日公告中宣布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就割让香港岛达成的《初步协议》,是纯属虚构的谎言,当时连英国外交大臣也对该公告的真实性及其效力深表怀疑。其实,当  相似文献   

19.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3):117-121
在“学林”早期出版的“大书”中,有一本比较特殊,那就是《隋唐文化》。因为,别的“大书”都是单独一本,而《隋唐文化》则是由一本“大书”引出一套“大书”的“带头羊”。《隋唐文化》是陕西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仁波同志主编的一本大型画册。我社在成立后不久就列人了选题计划。由于我社与香港商务和香港三联合作出书的成功,也引起了同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成员的香港中华书局的兴趣。于是,在1988年8月26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旬报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创办的最早报刊之一。一八九九年冬创刊于香港。由兴中会的著名活动家陈少白主编,杨少欧、黄鲁逸实际负责。刊物的内容:二十六期以前有《国事》、《邦交》、《纪乱》、《存疑》、《电音》、《上谕》等栏;二十七期起改为《北省大事记》、《南省大事记》、《清国官文》、《各国时事》,《电音》、《上谕》仍旧。每期卷末附有《鼓吹录》,专以诗歌、杂文讽刺时政。中国旬报和香港中国日报是同时创刊的,而以后者为主。冯自由在谈到中国日报时曾有这样的记载:“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自己亥(光绪二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