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因素,电影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将电影与文学等同,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等同。电影语言注重形象、注重造型,它可以是文学语言的延伸,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描写、注重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电影开始出现在人的视线里,它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朽的发明。电影是欧洲科学家和艺术家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而被发明的,由于其最早出现在欧美,于是欧美的文学便近水楼台的对电影产生了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文学话语之所以具有文学性,是因为文学话语具有内指性、曲指性和阻拒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具有文学性的文学话语。文学性即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章通过内指性体现出的文学话语的诗意逻辑、曲指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以及阻拒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陌生形态,分析论述了文学化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底层文学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是在叙述视角的采用方面,抑或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性。底层文学就是新世纪的先锋文学,其文学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书信具极强的文学性和特殊的文学价值,其风格自由直率、细腻深致、犀利峭拔、沉郁顿挫、诙谐幽默,其结构自由而严谨,其语言峻洁,比喻、引用、归谬、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大大加强了书信的文学感染力;柳书信对探讨文学写作和柳宗元研究有其价值,由此,可了解作者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写作一方面拯救了困境中的柳宗元,另一方面过分的困窘遭遇也一定程度损害了其创作。  相似文献   

7.
一八九五年,电影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和娱乐工具,生龙活虎地闯进了人类的日趋复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二十多年后,随着电影的艺术素养的提高,电影文学终于诞生了。通常,人们把苏联说成是电影文学的发祥地。而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电影文学相当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对电影文学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的。  相似文献   

8.
对"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三个递进演化的文学观念作梳理和辨析,可引申出的结论是:古代传统的"杂文学"体制的缺陷在于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纯文学"的要害在于割裂文学与相关事象之间的联系,限制了文学史家的眼界,造成了残缺不全的文学史景观;"大文学"观则以"文学性"在前二者的两难境地之间寻求合理的折中与结合。历史上的"沉思翰藻"和"缘情绮靡"可供我们从传统中提炼出足以构成中国文学"文学性"的质素。其中"沉思翰藻"主要指表现技巧方面,不涉及作品审美内质;"缘情绮靡"将文学内在生命与外在形体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审美性更为周全,它可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用以会通古今文学,给大文学史的编写创设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只有文学性的存在得到确证,文学性理论才能走出相对主义迷误。以往本质主义的论证混淆了“文学”性与文学作品的共性,因而往往陷于困境。这里提出,文学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譬如森林与森林中树木之间关系,森林的特质不是森林中树木的共性,因此,文学性也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共性,而是文学整体的特质。由于文学整体具有稳定性,因此,文学性虽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但也不完全由历史语境造成。文学性存在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与超历史的稳定性二者的张力之间。其具体存在方式可以用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予以说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同一性,而是某种统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以归纳思维或分析思维确切地把握它,而只能在文学的具体存在中意会。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性”更多指向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存在”状态。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来看,那时侧重以“诗”去统合所有的艺术门类,显示出文学的浑融状态;而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章者,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的正是语词之外的伦理、政治的内容,“文学性”侧重指涉如何使“内容”通过语词表达得更为妥贴、顺畅,表意更为清晰。“文以载道”作为中国文学的最高要求更为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文学性”的意味由外在的社会层面的要求解脱出来应当归功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者的基本准则是:“文学科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性以及文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年里,“文学性”这个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其考察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的观点,一派被视为本质主义的,例如“纯文学”的概念就是本质主义观点的派生物;一派被视为非本质主义的,认为所谓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幻觉。前者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后者却是将自己置于不尽的问题之流中。与此相关,文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知识。知识具有多种形态,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形态,文学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显示的是另一些知识形态的意义。文学研究时常出现从概念定义出发来衡量具体的文学现象,而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具体的分析抵制形而上学的理论趣味。联系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援引西方的术语范畴可以阐释民族文化的特征,甚至成为反击文化殖民的手段。如果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命题无法企及现今的理论高度,或者远远地游离于现今的历史语境,那么,这种理论就无法承担“现代转换”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文革文学:文学性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革亦然。革学的形成受革审美理想所导引和规范。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实现政治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从而完成在艺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是革学审美理想的主要内容。革的结束,被终结的只是革学这一学的历史时段,而不是革学的学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闻和文学这两种语言文字艺术在功能、表现手法及风格上的相互联系和渗透。  相似文献   

14.
周锦华 《新高考》2007,(11):31-33,36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文学艺术1.全面认识古代的四大发明内容: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火药、火器的发明与传播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开辟海外市场提供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典籍。从文学角度看,它同时又是一部非凡的文学巨著。千百年来,《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构筑了西方文学内在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语言学范例、语言与文学性:对外国学生的文学教学策略[英]R.Carter著钱远晏,刘辰诞译导言本文宗旨是在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学学习方面寻求更广泛而紧密的结合,目前在这一点上的一般做法尚有不足。本文前半部分讨论以语言为基础的学习技巧,这一技巧我认为对...  相似文献   

18.
马烽、孙谦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直面农村变革的主旋律,真实地反映农村现代生活的新矛盾和新变化,着力塑造农村改革大潮中的典型性格,以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国的电影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张碧梧对电影的思考具有积极意义,他重视国产影片,并在其电影批评中提出电影作为通俗教育的手段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张碧梧在电影/影戏小说、本事等电影的二次创作中尽力融入自己“寓言警众”甚至“促社会改良”的创作观,剧本《爱欲之争》是他的成熟之作。纵观张碧梧的电影文学创作,虽然存在着某些内在矛盾,但其中蕴含的进步倾向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