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的认识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学生的知识获得就必须借助于自身活动来实现,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历一个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能。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谈三点做法和想法。一、提倡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大纲》中指出:“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学生只有获得规律性的知识,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比较深刻的辩证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奇”入境,激发学生思维好奇是儿童的特点,它会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问题.我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用设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兴趣说:“射雁总是要用箭的,更羸为什么敢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他的根据是什么?”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便让他们自己去读书、思索.过后,许多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因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射箭能  相似文献   

3.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推理又是思维的关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理所当然地应该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给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讨论和交流的推理平台,让学生在推理中互相启发,填补各自的知识空隙,使学生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提升,最后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都得到发展。一、创设演绎推理情境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既然演绎的本质特征是从一般到特殊,那么演绎情境的创设,就应从这个基本点出发。例如小说《祝福》,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推理情境:“鲁迅的朋友许寿裳曾经这样分析…  相似文献   

5.
6.
7.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比较、观察、推理的过程,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价值。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  相似文献   

8.
变序导读启发思维──《惊弓之鸟》教学谈江苏无锡南长区教研室周梦熊《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作者在叙述顺序上先讲结果,再讲原因。课文这样的写作顺序,并不一定是学生认识课文深层含义的“最短程”,在教学中可采用变序教学法,通过变序,为学生构筑理解课大的最...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运用数学推理训练学生思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归纳推理激活思维、类比推理拓宽思维、联想推理深化思维。  相似文献   

1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下面以《电磁铁》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讲明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先看图上的人物的穿戴,向学生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地点在魏国。魏国是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 2.再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结果怎样,鸟的身上有没有箭。(教师大体解释“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进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信息不断反馈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参与、完成对一个个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层面的,要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内容,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不仅要教给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龚幼平 《科学课》2010,(2):40-42
质疑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起点,没有疑问,学生不可能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没有疑问,学生的科学学习就缺少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觉到引导学生质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放手让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能很快使学生卷入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研究,或没有研究的价值;或者发现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由教师生硬地提出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下面通过两个课例来分析原因。课例1:《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引出问题的过程。师:今天老师带来食盐和水,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现在老师往装有水的杯子里加入一小勺食盐会怎样?(教师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会溶解掉。师:老师再往杯子中加入第二勺食盐会怎样?(教师再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还是会溶…  相似文献   

15.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授数学的必要目标之一,形成空间观念,学生才能在数学几何课程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倡导"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课改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但是因为受以往教学习惯的影响,困于对课标和教材理解不到位,不少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教学中时时强调结果,处处给以暗示,把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正向思维训练,也要重视逆向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一、由图到数,由数到图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既要组织学生看图说(写)数的练习,也要组织让学生看(听)数进行操作或画图的练习.例如,教学6的认识,在抽象概括出数“6”以后,围绕6的基数意义,可以设计以下两方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魏王的两句对话是十分必要的 ,这两句对话是 :“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的这两句话 ,前者是大雁掉下之前讲的 ,后者是在亲眼目睹大雁掉下之后讲的 ,虽然都表达了魏王的惊讶 ,但说话的语气却不相同。在讲解了朗读的要领后 ,学生还是不能把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朗读到位。这时 ,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师 :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边听边想 :这两…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以安徽省马鞍山和县教研室的章孝丽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为例,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成语故事。作者抓住了“惊弓”与“落鸟”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事物的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我抓住这一联系设计了这个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含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