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蕾 《声屏世界》2012,(12):63-64
中国纪录片在步履蹒跚走向国际市场的途中,较为强烈的呼声之一便是"国际化的话语表达"。"即使是受到高度评价的作品,也由于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而不能被国际上认可。"①那怎样的话语表达方式才算得上是"国际化"?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分析,世界观众在美国电影如此密集的能见度与卷入度中,"顺应模式"悄然发生,原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央视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对象,分析了该纪录片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传播效果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探悉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述国家话语公共表达属性,为国家话语传播的提质增效打开理念认知空间,并找到创新性的实施路径。【方法】提出公共表达的概念,通过公共表达与有声语言传播、口语传播的概念辨析,明确公共表达的公共性价值追求,指出其在传媒生态重构下的适应性;【结果】国家话语公共表达是在公共场域,聚焦公共话题,追求公共利益的国家话语传播,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维度具有多层级、多领域的应用场景。【结论】通过提升话语认知、优化语篇结构和转变话语风格三个路径,实现国家话语公共表达质量和效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作为央视今年的重点选题项目,10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真实的留学生活》日前已开始正式启动,不日就将远赴美加进行实地拍摄。这部总长300多分钟、共10集的纪录片就是要用最真实的画面、最朴素的声效再现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况,展示他们不同的个人发展际遇。该片在结构上,以时间的跨越和人物的内心变化为坐标进行拍摄,片中将出现数十位有北美留学背景的讲述人,其涉及的话题包括择业、爱情、学习等等,以及他们或悲伤或快乐的心情。“无论观众从片中感到的是迷惘还是沮丧或是兴奋欢呼,我们坚持每个镜头都将是真实的再…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走出去,如何得到国际公众的欢迎和认可,这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研究课题。纪录片作为一种富有真实性、丰富性以及人文含量的传播方式和载体,理应承担起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任,这就要求纪录片要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邢勇 《新闻界》2009,(2):143-145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雷璐荣 《青年记者》2017,(11):58-59
上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通过《作为话语的新闻》第一次把话语研究与媒体研究结合起来,并认为媒介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必然表达和确认其制作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①因此,纪录片的话语模式成为其内在本质的一种整体外化表现.同时,话语作为一种影视语言活动,也是纪录片创新创作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民间话语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为民间话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公众不仅是国际交流和外交谈判的旁观者,也可以成为谈判的参与者、事件的评论者、政策的推动者。国家形象传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应适当放开民间渠道,鼓励民间话语参与,同时对民间话语进行引导,形成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良性互动。而对于民众而言,应加强文化自觉,增强"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媒介素养,主动与外界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和展现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超级工程》是央视2012年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它聚焦国内五大重点尖端科技工程,将那些建筑过程中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全片共分为五集,《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这些是我国工程历史上可圈可点的杰作。2012年9月24日首播以来,该片受到了诸多褒奖和赞扬,同时也有很多非议和批评。较为集中的意见,认为本片仅仅是展现了伟大工程现场的视觉奇观,缺乏对于更为深远的民族情怀的表达,无法引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以纪实风格为主的影视艺术手段来表现过去历史的一种音像作品。这种以照相.录音.录像为手段,以电视为载体传播的音像资料能更形象地再现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从1924年第一台电视机的发明开始,电视已经深入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在电视诞生之初,电视节目都是以真实的纪录片形式向观众播放.将人类的的生活场景故意搬演或如实记录,能够摆脱时间消逝的限制,电视纪录片无疑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0月14日至21日晚间黄金时间推出以"关注水环境、关注水污染"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水问》。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该片全长360分钟,分《危机》、《饮水》、  相似文献   

14.
邵斌 《声屏世界》2005,(8):30-30
近年来.电视媒体播放的大量关于历史文化的纪录片.无论专家叙述型还是情境再现型或考古探索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倾向——新历史主义叙述。本文从这个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影像叙述历史.同时如何以历史理论指导影像叙述.以实现追寻历史真相和借史喻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新闻世界》2011,(5):44-45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末杂志性新闻栏目。自从2003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承着浓缩过去七天中国历史,固化人们对一周新闻的记忆的理念,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认可。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16.
周仁玉 《东南传播》2021,(5):124-126
国家形象的建构有助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发展,在当前的传播中我们面临着因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折扣现象,以及因传播渠道单一而影响传播效果成为刻板说教的困境.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需要结合适于本土性的理论框架进行指导,本文将结合周边传播理论,分析纪录片《远方的家》中亚地区的叙事特点,以求从影像表达角度为建构国家形象提供思...  相似文献   

17.
周鑫湉 《青年记者》2016,(17):67-68
对于纪录片而言,对真相和事实的记录是制作的关键,观众也正因如此而在情感上被打动.纪录片选择梦想作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情感共鸣性;从价值观选择上来讲,该主题的确立恰又聚合了当下社会主流文化的追求.本文选取《我就是我》《重返巅峰》《我是李娜》《梦想一代》等20部关于个人梦想的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找出其梦想话语的建构与呈现方式,并对其特征及背后隐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刘缤绩 《视听》2021,(2):159-160
技术时代下,网络表达渠道的扩展带来了话语的分散和碎片化,消解了原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话语权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下放,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亟须回归.本文从话语理论的三个维度探析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账号"央视新闻"的话语创新、权威回归以及对用户在认知、态度、行为层面上造成的影响,给其他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9.
央视纪录片《大三峡》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求真与求美结合、纪录与诗意结合以及纪录与思辩结合的艺术特色,是纪录片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20.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