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优质教育的推广,公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对于城乡教育的不断重视,能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主要原因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完全,资源配置制度不成熟以及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只有重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才能够更好实现其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于我国城乡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失衡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源动力。引入教育券制度,就是将竞争从学校外部引进教育领域,必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此问题,依据经济学、教育学原理,对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其内涵的揭示入手,归纳出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的三大基本条件,指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3.
教育券制度的产生源于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追求,其基本理念在于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本文针对我国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教育券制度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券理论源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兼顾了部分公平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教育券的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差距过大,尚不具备教育券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但可以借鉴教育券独特的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路径,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衡化投入的教育券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区域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育券: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理论源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兼顾了部分公平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教育券的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差距过大,尚不具备教育券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但可以借鉴教育券独特的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路径,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衡化投入的教育券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区域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适用教育券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具有一定的本质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制度,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适用教育券制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教育券制度具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建构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外实践证明,教育券制度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正具有积极影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目前存在“小学化”、教师待遇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应用教育券制度,具有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幼教机构的办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方式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受经济“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政治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宏观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走出困境,需要打破经济、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民主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作为保障义务教育之后的受教育权利的一种方法 ,教育券被提议用来资助终身学习。这类教育券会提供给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人 ,以资助他们选择更广泛的教育培训。保障后义务教育权利的资助形式有助学金和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的贷款。后者可以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获得的更高收入来偿还。文章阐述了教育权利资助机制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会提高教育和培训的公平与效率。文中讨论了资金、规章制度和支持服务等各个方面 ,同时 ,对将提高退伍军人教育福利的GI法案作为实施义务教育之后的受教育权利的有效历史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军 《天中学刊》2010,25(3):13-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支付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关系不顺、资金分配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其目标的实现.为此,应建立独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系,采取合适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建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拨款制度,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政府对义务教育责任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首要目标。城乡二元分制制度及“重点校”制度等是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完善制度,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县域内标准学校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生源调配制度以及完善评价监督体系五个方面着手,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合理的地方义务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分配和支付制度,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英格兰地方教育当局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一个公平的教育体制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延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瓶颈,本文从重视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延安市义务教育在管理制度和财政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公共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促进延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供给责任的变迁有着自身的制度逻辑,它是政府、社会与受教育者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分权化改革与政府间的博弈导致城乡教育筹资责任的基层化与对制度外筹资的依赖。从社会在城乡义务教育供给当中扮演的角色来看,由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城乡社会力量办学“摊派与营利”的不同表现。从受教育者对城乡教育制度变迁的影响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引起公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变化,使受教育者的交费方式发生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改变。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原理,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想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区域性义务教育公平,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实现这种公平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点学校制度、传统的教育评估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教育公共品供需决策制度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制度排斥.因此,现阶段需强化政府的制度创新责任,以消除制度排斥.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保障对学龄儿童实施的一种具有普及、平等、强制、无偿等诸多方面特征的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事业受到极大关注和重视,但其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且这种不均衡有进一步拉大趋势。导致这一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经费总量投入不足及教育财政不公平、不均衡。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地方财政教育资金的最优配置,对于教育的快速发展、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平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理想,而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要求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做到大力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领域内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和谐发展,对弱势区域、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助,并推行教育券制度,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加强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源于历史上的“重点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家逐步取消了“重点校”政策,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甚至教育中的权钱择校进一步加剧和固化了校际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在城市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今天,校际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本文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系统、全面地透视了城市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内生性质与制度关联,为城市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提供制度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制度政策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能够保障义务教育可持续地均衡发展的制度框架应该包含以下关键性的制度安排:投资保障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浙江省各级政府近年来从制度政策这一环节入手,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教育政策、资源重点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人群倾斜;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教育导向机制;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评价机制.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和谐、健康、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推行不力与供给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由于内忧外患等主客观原因,政府缺乏在乡村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不得不把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社会。乡村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分化不仅使原来乡村的教育供给结构遭到破坏,而且导致新式教育的推行成为一种可以赢利的事业,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乡村民众既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意愿,也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能力,造成新旧教育的碰撞交锋,新式教育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清末民国时期乡村义务教育的推行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及体现出的制度设计原理,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