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香港同行谈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本文是作者在香港新闻从业人员北京研讨班的讲稿。喻权域先要说明,这里介绍的,只是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供香港同行参考。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后,香港新闻事业应按《香...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协日前发出通知,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中国记协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在北京举办中国新闻事业50年成就展览。展览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总结我国新闻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不寻常道路,讴歌党对新闻事业的关怀,特别是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信任和支持;宣传我国新闻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展示我国新闻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精神风貌;反映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成就;介绍我国新闻界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界交流、合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国的新闻事业都深深打上了特定的政治体制的印记,而没有哪个国家的新闻媒介像美国那样具有那么强烈的商业色彩.本文从政治文化和媒介经济学的角度初步探析美国新闻媒介的运行机制,以期对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某种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处华南边陲,连九龙新界在内,方圆不过一千多平方公里,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各省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发展,都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当中,就有不少是在香港创刊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曾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报刊、抗日救亡报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是这些报刊和形形色色敌对政治力量报刊进行较量的战场。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涌现过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9,(1)
澳门的面积只有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万,完全是一块弹丸之地,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它一直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在中国顺利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人们注意的焦点开始集中到澳门。对于新闻工作者,最为关心的自然还是澳门的新闻事业。这里,就作者去年5月...  相似文献   

6.
徐四民先生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大会土的发言中,重提希望在北京创办第一家民办日报的要求,表示愿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尽一份力量。读毕这条新闻后,我不禁回忆起1949年春季香港《华商报》上展开的一场关于新中国新闻政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以来,我军在战争年代创办报刊、通讯社和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之后,又创建了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事业的门类逐步齐全,结构日趋合理,为军事新闻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我军新闻事业,是我国新闻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支覆盖全军、影响全国、辐射世界的重要舆论力量。新中国成立,良好的经济、技术、文化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多种因素汇聚成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军新闻事业快速发展,在新闻事业体制、新闻事业结构、新闻政策等方面出现了有别于战争年代的新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前后,造纸术、印刷术等为中国封建王朝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发布政令提供了条件。从根本上看新闻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新闻事业产学研等各个领域都未能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在新闻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实现新闻学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提高新闻学课程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新闻发展史告诉我们,改革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改革运动往往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催化剂,而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又往往成为改革运动的一种推动和促进力量。这是因为,当社会处于转型期时,各种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急需获得信息;而且,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变动,也调整了新闻事业的体制与结构,使其获得突破性发展。反过来,新闻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今天,中国记协在这里召开追授铁道部十四局五处修造厂工人通讯员蒙标成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的命名大会。这是中国记协第一次为通讯员授予称号(中国记协曾授予张根昌、杨铧、郝心才荣誉称号,他们全是记者),这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闻通讯员队伍,对于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年国庆日,此时回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风雨历程自然非比寻常.也正由于这个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今年将"新中国60年新闻事业史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希望课题组谈谈有关想法,限于目前条件,这里仅就60年的历史主潮与新闻主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诞生五十年来,我军的新闻事业始终得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继承和发扬了我军新闻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少创新,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毛泽东一贯十分重视我军新闻事业。他在红军时期就提出:“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提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摘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包括两层含义:1、中国新闻事业必须具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必须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新闻宣传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2、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其精髓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新闻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其内容十分丰富,要点有:(一)我国新闻事业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党报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样式、多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结构体系;(二)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三)拥有最广泛的受众、世界作者和编者,是中国新闻媒介的优势;(四)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长期的根本性的任务;(五)依靠群众、实行专业新闻工作者与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相结合;(六)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文风;(七)中国新闻事业是一个开放的、善于接受一切有益经验,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体系,它将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同时又吸收外国一切有益的东西来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新疆伊犁河谷民族新闻事业、民族文化现状为例,对民族新闻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旨在为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的新闻事业,主要可以分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样两大类。在全面探讨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后,我们再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它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本讲先讨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始只有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是在无产阶级党报和革命报刊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此外还没收了反动新闻机构的生产资料,用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新闻机构,改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两种新闻事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所遵循的思想路线、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舆论工具。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6.
香港报业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不少的近代报刊,就是从香港创办起来的.可以说,香港的报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像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西文报纸在香港报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像<明报>这样的中文报纸也深受西方文明和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新闻事业十分发达。为使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现将1988年的香港新闻事业的概况作一介绍。为方便阅读,必要处加了一点背景情况说明。报刊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上海,我国新闻事业最发达的两个沿海城市,一百多年前也是近代新闻事业首先萌芽、繁荣的地方。比较研究这两个城市当时的报刊情况,对于探索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不无益处。一、近代新闻事业的形成当在19世纪40—70年代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即使处在阶级的概念已淡化的社会条件下,处在信息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在新闻工作中也必须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而党性的核心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闻事业,有两个基本前提。一、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新闻学也处于创建过程中。因此,我们既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原则来谈新闻事业,也不能离开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用陈旧的、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