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汉代班固首创“刑法志”的体例后,历代正史中共有“刑法志”十二篇。《汉书·刑法志》(版本采用群众出版社1962年8月出版的《历代刑法志》,它是根据1938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邱汉平编著《历代刑法志》翻印而成,本文还参考了中华书局1962年版的《汉书·刑法志》)作为二十四史刑法志之首篇,虽然全篇仅8000多字,但其理论基调对后世史书“刑法志”各篇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刑法志》之所言“刑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刑法”不同。一则,在先秦时代,“法”、“刑”、“律”等是同义的,如《尔雅·释诂》∶“法、刑、律,…  相似文献   

2.
敦煌残卷《汉书·刑法志》对于今本《汉书》的校勘有很重要的意义,今笔者将其与宋刻本《汉书》相校,并参考相关类书,刺取异文数条。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完整的目录,对于研究古籍著述、古代学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书·艺文志》中著述的《诗》类书目在后世大部分都已亡佚,《汉书·艺文志》后的六大主要史志目录对其记载也极少,保存至今且为人熟知的仅《韩诗外传》《毛诗》和《毛诗训故传》而已。本文旨在详细考察《汉书·艺文志》所录《诗》类书目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这些书目的散佚原因,以此明确《诗》之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4.
关于元朝的法律,从来的论者,意见很不一致。《元史·刑法志》认为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缓弛”;《新元史·刑法志》却相反,认为其失在“任意而不任法,非纵弛之过也”。究竟如何评价,过去国内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因略抒鄙见,希望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西汉的南北军,是研究西汉历史和军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网罗有关史书记载,对此作一些探索. 《汉书·刑法志》说:“汉兴,……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汉书》无兵志,有关西汉一代军事制度,仅此寥寥数语.大抵西汉承秦遗制,实行征兵制度,分期分批在京师和地方(郡国)训练服役,在地方的称“材官”,在京师的称“南北军”.  相似文献   

7.
典权制度肇始于西汉,其产生与发展不断复杂化、精益化的商品交易息息相关。典权制度在历朝发展和沿革反应了当时经济生活。作为传承了上千年的一项典型的民事制度,其对中国当代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尤其是对民法有深刻影响。从典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沿革角度分析其与我国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法史编纂成就突出:《隋书》、《晋书》刑法志从史志角度揭示唐代以前法制的因袭演变,《唐律疏义》总结唐以前注律学的成就并应用于法典编撰中,《通典》则从通史的角度对唐以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汉书.食货志》的相关历史资料说明,农业税和井田制是两汉农业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两汉时期的农业税在政策上维持在十分之一的水平,上下波动幅度在十五分之一;至于井田制在两汉时期只能是政治家的一种理想制度,因为人口的激增和土地的制约,是不可能施行下去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数千年的中华法系中,保辜制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古代刑法中独特的法律制度体现,是对古代法律泛道德化的重要说明。保辜制度是古代法律发展到成熟阶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法律保障。其中的"慎刑恤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际关系,现代刑法理念中应该注重对这方面思想的借鉴,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孟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井田制的思想家。他对井田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描述,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①。孟子所记述的井田制,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早已寿终正寝,失去了实现的条件,但他在井田论中所阐发的土地思想,却不断被后人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土地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秦以后不断有人以孟子井田论为依据,提出各种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两汉时期出现了润泽井田制的高潮。本文仅就《韩诗外传》、《汉书·食货志》、《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井田思想,作一些辨微。  相似文献   

13.
《文选·剧秦美新》之作年,学界至今尚未定论。结合《汉书》等相关记载,扬雄曾先后两次任中散大夫,一在王莽即位之初,一为其因符命事件而病免之后的复起。《剧秦美新》应作于其复为大夫之时。符命事件起自始建国二年末,连及扬雄已至始建国四年春,扬雄投阁、下狱、病免亦在此时,其复为大夫的时间至早在此年夏。且文中所叙之事,最晚亦在此年夏。故知《剧秦美新》时间之上限。且文中对井田制持赞赏态度,而王莽所行之井田制,亦于此年夏废止,故知此文至晚亦在此年夏。综合考量,《剧秦美新》的创作年代即在始建国四年夏。  相似文献   

14.
邵宁 《文教资料》2013,(28):68-6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从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而史部是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本文系统展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萌芽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其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延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汉高祖刘邦破咸阳后,曾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制定了三条应急的法律条文,历来的研究者都称之为“约法三章”。但笔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法三章”。首先,汉代史家司马迁、班固均言其为“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云:“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高帝纪》基本上沿袭了《史记》。其次,历代学者之所以“法三章”为“约法三章”,笔者认为是对班固《汉书·刑法志》两条史料的误解。《刑法志》云:“汉兴,高祖初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出土的大量简帛,具有较强的文献真实性。对传世文献的衍、脱、讹、倒等现象,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而《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文献分类目录。本文就从《汉书·艺文志》相关分类逐一谈谈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其著录内容的补正,以示简帛材料的重要文献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18.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认识中人本思想提升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史学家、思想家对于包括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等理论的思考获得深入。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进的理解亦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是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