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本科力学专业的流体力学课程涉及大量的张量分析知识。深入认识张量结构,对学好流体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提出利用集合及传承性思想来解释张量,并给出三阶张量的拓扑结构以及张量的维数与阶数的结构意义。通过认识三阶张量的结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流体力学中张量代表的复杂行为,并且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光谱图像带来的大量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张量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首先,将高光谱图像作为三阶张量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核心张量和压缩比的关系进行张量分解。最后,对数据进行稀疏编码处理。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相对于现有方法来说,重构图像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压缩时间更短,具有更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量投票算法在提取图像主观轮廓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投票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首先用二维张量矩阵存储低分辨率图像各像素点所处的位置特征信息,并利用稀疏张量投票将特征信息进行加强,再使用稠密张量投票产生高分辨率图像对应的二维张量矩阵.此张量矩阵包含了视觉特性强的边缘信息,最后利用该边缘信息指导高分辨率图像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高分辨率图像信噪比高、视觉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辐射噪声分类识别难的问题,根据Gabor滤波能模拟听觉皮层得到时频感受,以及张量结构具有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Gabor滤波的船舶辐射噪声张量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船舶辐射噪声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PSD),然后对PSD进行Gabor滤波,最后构建一个时间×频率×尺度×方向的四阶特征张量,并通过张量分解实现了船舶辐射噪声的分类识别。大量实测样本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正确分类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27)
为了改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新工科人才,本文对当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以二维翼型气动性能为例,提出风洞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得到的两种方法结果交相验证,通过CFD计算出云图和实验中具体的现象了解流动原理,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当前实践中的流体力学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是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环节,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中存在问题,依据实验教学流程,采用过程管理方法,兼顾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提出"四段三阶法"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介绍此方法在我校相关专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7.
人脸图片数据本质上是一个三维张量数据,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提取人脸结构特性信息时将其展开为一维向量,这破坏了数据的内在结构信息。张量分析算法用于人脸结构数据克服了数据向量化带来的缺点。本文对比基于向量化的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算法,对40幅人脸图片进行识别,实验表明张量线性判别分析算法最高识别率达到100%,其总体识别率明显优于LDA算法。  相似文献   

8.
周俊杰  陈泰然 《科技风》2023,(24):111-113
通过对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研究型课程为案例,开展贯通式教学改革研究,提出贯通理论基础、强化科研导向、突出能力塑造三方面改革举措,构建研究型课程,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改革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为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构造3﹣代数的方法对多元代数的结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对一个已知的3﹣代数L和一个已知的交换的结合代数A构造一个新的3﹣代数AL,称其为A与L的张量3﹣代数。并对张量3﹣代数的导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注重的就是品德和社会的重要联系.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环境中让学生进一步地对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并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积极有效她应对社会的发展是开展这门学科的重大教学意义.如何开好、上好这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8)
流体力学课程概念多、理论抽象、计算公式繁多、流体运动复杂且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紧密。根据该课程的特点,采用全面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应用的平台,在传授该课程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流体力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通过利用Fortran语言,采用正格式方法求解二维Euler方程组,实现了平板激波反射问题和平面激波绕射问题的数值计算。将Fortran语言编程引入流体力学课堂教学,并运用Tecplot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流体力学教学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对流体力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注意的问题,供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艳菊 《今日科苑》2007,(22):256-257
研究构造3-代数的方法对多元代数的结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对一个已知的3-代数L和一个已知的交换的结合代数A构造一个新的3-代数AL,称其为A与L的张量3-代数。并对张量3-代数的导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谈流体力学教学的哲学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力学的课堂教学往往容易枯燥乏味.如何给流体力学课堂更新一个面容,使之变得亲切起来?本文认为,可以在流体力学的教学中,增加其哲学意味,以适时地向学生传达人生哲理,开启他们的心智.讨论了在流体力学等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入哲学的思想,才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树立科学理念,培养科学精神.并针对流体力学教师如何进行哲学教学,提出了一点建议.如此,学问依然是学问,面目已经和蔼可亲多了,这是莫大的功德.  相似文献   

16.
方钊 《科技风》2024,(10):88-90
流体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维度广难度大、概念抽象、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多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度不够、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合较少以及授课教师未能因地制宜制定教学方法等问题,且相关教学研究对上述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讨论较为有限。由此,本文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基于该教学改革措施,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基本工具,即可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法,引入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流体力学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该教学改革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1)
为适应工程教育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大班授课+小组项目式教学"在《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通过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性强,概念、公式繁多且难理解。本文针对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对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课程教学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实际介绍了一些教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慧 《科教文汇》2007,(4X):106-106,110
流体力学的课堂教学往往容易枯燥乏味。如何给流体力学课堂更新一个面容,使之变得亲切起来?本文认为,可以在流体力学的教学中,增加其哲学意味,以适时地向学生传达人生哲理,开启他们的心智。讨论了在流体力学等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入哲学的思想,才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树立科学理念,培养科学精神。并针对流体力学教师如何进行哲学教学,提出了一点建议。如此,学问依然是学问,面目已经和蔼可亲多了,这是莫大的功德。  相似文献   

20.
“材料焊接性”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痛点”问题:课程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以学生为中心”不够突出,课程育人的功能不强;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发展。课程组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因材施焊,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理念,从专业标准和行业需求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构整合为“四大模块三阶结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明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ASK”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构建“大中小嵌套五星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