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能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着美育,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从识美育之重要,开启无痕之美;明文化之结构,塑造无痕之美;探建设之路径,强化无痕之美;寻有效之评价,完善无痕之美四方面阐述班级文化的无痕之美是怎样浸润童心的.  相似文献   

2.
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痕""诲人不倦""锲而不舍"等精髓的最通俗解释,也是现代版传统教育思想的诠释,顺应"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探讨"慢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带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教师、家长三类群体的"慢"阐述慢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从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无痕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总结,归纳了转变观念、侧面切入、巧妙引导、情境教学等四种方法,力求通过"无痕教育"的方式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融合,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与生成,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亲身体验、自觉和自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文章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以建构主义为视角,阐述了"无痕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无痕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导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无痕教育”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策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走进学生生活、捕捉和处理好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来实践“无痕教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回归孩子生活,如何真正做到没有布道式的口若悬河,没有训导式的正襟危坐,让孩子在无痕的影响中,妥贴、自然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无痕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无痕课堂,创设自悟氛围;无痕课堂,体悟孩子心灵。教师应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什么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不留痕迹呢?  相似文献   

9.
谢武林 《教师》2010,(31):93-94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追求的思想境界是无痕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课堂管理入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渗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根据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人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惑、不迷路。思想品德课应把对  相似文献   

11.
<正>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痕迹,不留印记,一切如初。"痕"本意是指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泛指斑迹。无痕,常被作为一种美学境界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描绘。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绘了一幅无痕美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痕被用于教育,早已有之。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的感恩素材,为学生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感恩教育实践,让感恩教育在品德课教学中无痕渗透。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思想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强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江苏省兴化市大营乡中心小学顾兴国,陈金金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了乡土教育资源,强化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1.熟知家乡历史名人,培养爱国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观摩杭州采荷实验学校黄佳老师上《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课,就“怎样做一个有吸引力、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优秀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论述了本文的观点:幽默——教学睿智的表现;真诚——力求教育无痕;尊重——从主体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教育革新》2007,(9):36-37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强化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需要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无痕教育"的境界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如果品德课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能做到不显山露水,而又能引导学生跋山涉水,战胜自我,那是绝妙的教学艺术。偶然的一次"遭遇",使我初尝了"无痕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周永银 《文教资料》2009,(33):159-160
思想品德课的补课有两个境界:一是应试教育层次上的补课,二是素质教育层次上的补课。我们更要关注后一类“补课”。思想品德课的“补课”内容有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应侧重第三方面。形式上不能套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遵循教育教学方面的普适性原则,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原则的落实:民主化原则、情境化原则、专业化原则和无痕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