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本文分为“邓小平的教师思想”和“邓小平教师思想的现实意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尊师重教观 ,包括教师是办学、培养人才的关键和如何全方位地提高教师地位两部分 ;2、师资培训观 ,主要内容有吸收科研人员当教师、办好师范教育和搞好师资培训工作 ;3、师资管理观 ,主张进行教师职称评定和采取以奖励为主的管理措施 ;4、教师能力观 ,认为教师应该德才兼备、善当“伯乐”、终身从教和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文章第二部分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邓小平的教师思想的密切关系 ,并且点明我国的教师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仍需坚决贯彻邓小平的教师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地位密切相关,一般地说,教师专业化的认可必然带来教师地位的提高。但从教育自身和教育产品的特点以及英美等国家争取教学工作专业地位的历史来看,必须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政府人为地提高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以吸纳优秀人才从教,并通过专业训练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当教师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并被社会认可后自然提高教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本文采用Logit阶层回归模型,对西部贫困地区15所院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师范生愿意去乡村从教,但只有少数愿意从教3年以上;政策知晓度对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少数民族、男性、非独生子女更愿意去乡村长期从教;农村户籍、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家人支持的师范生更愿意去乡村从教;月收入期望值底线、乡村厌恶度对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国家制定多样化激励政策鼓励师范生乡村从教;西部地方院校要加强乡村教师政策的宣传力度;西部乡村教师招聘时可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农村籍、非独生子女、家人支持的应聘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关系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乡村教师不只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引领者,是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当前,乡村教师发展还面临肩负多重职责角色、身份认同危机、队伍青黄不接、荣誉表彰不足等问题。要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就必须完善乡村教师从教荣誉激励机制。通过健全乡村教师从教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定期开展乡村教师从教荣誉奖励、引导社会力量创设乡村教师从教奖励、推行乡村教师光荣退休仪式、提升乡村教师从教幸福指数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5.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内部动机,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一外部动机。教师普遍认为职教教师任务能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报酬偏低;从教满意度普遍较低。积极的内部动机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但遇到了高要求和低认可的现实挑战。强化积极的内部动机是当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需要直面的现实困难。后续研究可考虑量化和质化的混合研究方式,深入分析职教教师专业实践特点与从教动机之间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6.
不经意间,从教已经十年。回眸十年的工作历程,有过三尺讲台的追求与奉献,有过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怎样,我每时每刻都在告诫自己,当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静心学习,潜心教学,专心从教,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到教学之乐,育人之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TALIS2018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阐述学校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跨层次影响机制,检验教师个体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以及从教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状况良好,不同群体间差异显著;学校氛围中的师生关系和决策共制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纪律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学校氛围中的师生关系和决策共制可以通过教师个体工作压力这一跨层次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利他从教动机负向调节了初中科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外部从教动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此,学校可通过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校氛围、有效减轻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注重考察和培养初中科学教师的从教动机等途径来提升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师范生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预备性主体,其初始从教能力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能力、教学工作能力、教育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五个要素构成。加强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活化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实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强化教育现场“临床教学”,序化教育科研入门阶程。  相似文献   

9.
特岗教师留任意愿是衡量特岗教师队伍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保持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探究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岗教师从教的现状问题,研究以G省为例,从教师待遇、职业适应、工作满意度、从教压力等多个方面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岗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针对从教现状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增强特岗教师留任意愿,助力其扎根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陈昕 《教育文汇》2003,(11):6-6
从教20余年间,屡见一些教师在夏天穿拖鞋到校园进课堂授课,还有烟瘾特大的教师常常利用讲课的间歇抽烟。当人们指出此举不妥时。他们总是无所谓地说:“此乃小节,无伤大雅。”我认为,教师在学校穿拖鞋。在课堂上抽烟,即使是小节,也不能做。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被  相似文献   

11.
高凤娥从教27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不论是当教师还是当校长,不论是从事普通教育还是从事特殊教育,都忘我的工作。尤其是在特教工作中,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特有的执着和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奏响了爱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教师成长学校的含义及其研究此问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揭示,进而对教师成长学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进行了系统探讨:教师工作的特质、优秀教师的特质、教师角色与素质、从教原因、反思实践。  相似文献   

13.
汪彩慧 《吉林教育》2008,(12):83-85
从教12年,我在成长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当一名教师不容易,想当名师更难。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同样认为,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一名好教师。因此,我在不断地向这个方向追求着,并在追求中不断成长。一、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听课漫谈     
田力 《广西教育》2009,(11):23-24
说起当教师听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也有一些教师总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一些学校中,听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也成了鸡肋。其实,一名从教者走上讲台之时,就与听课观摩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授课、听课也就构成了与教师职业相伴的工作内容,组织听课观摩便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段。20多年的从教历程,使笔者在听课学习这条职业之路上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其间,懵懂、厌倦、苦闷、省悟等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5.
冯峰 《陕西教育》2006,(10):11-1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对师德的真实写照,多少年来,一直鞭策、激励着千千万万个从教者.然而,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勤苦而复杂的工作,如何在应对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不忽视个人修养,重视师德形象,塑造良好师德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实践和感受,觉得应启迪教师的爱心窗、打开教师的学习窗、强化教师的立德窗,则馨德可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师聘任制实施的深化,教师与学校之间签订聘任合同已是教师从教工作中的常规行为。教师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在合同的订立、解除、终止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在培养规格要求中特别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技能,应该体现从教知识、从教能力和从教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依靠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教学计划来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新华 《教师》2013,(2):21-2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因此,重视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基本保证。一、树立教师终身从教情怀,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必须从"从事教育工作"向"热爱教育工作"转变。而要促使教师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动力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心中产生的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育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有明显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之初的激情和豪言壮志被现实的无奈和艰难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当一名教师,是胡玲老师儿时的梦想。是什邡职中的精心培养,让她实现了做教师的夙愿;同时,也使她体味了当教师的酸甜苦辣!“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胡玲老师从教之初许下的诺言。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她从教十年来一点一滴的爱,让无数学生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