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与友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常相伴依。  相似文献   

2.
<正>"真"是德育的最低要求,"善"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真与善,德育才能大美。如何让德育回归本真,是所有德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德育工作应做到"四真四为"。目的真教育全部和唯一的目的是人,真实德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真实的人。何谓真实的人?真实的人不仅是社会的人,也是个体的人;不仅是成长发展中的人,更是当下的人。其一,作为社会人,很多学生的问题往往都是社会问题的呈现。因此,不必过于苛责学  相似文献   

3.
李会娜 《教师》2013,(9):127-127
漫画是一门活泼、幽默、丰富、简洁的艺术,方寸之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无限思索与联想,获取一种精神的升华,它能通过画面表扬真、善、美,也能抨击美、丑、恶,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著名漫画家缪印堂先生说:"漫画让你明辨是非,成为正直正派的人;漫画让你思维敏捷,成为聪明机智的人;漫画让你风趣幽默,成为开朗乐观的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美育包含着真与善,又是真与善的统一与升华,它超脱了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强制,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高度和谐。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美育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可以以美健体,以美益智,以美辅德,可以塑造人类最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人(主体)与外部世界(客体)确立了功利关系与审美关系,外部世界对人而言具有了真,善和美的价值。真与善具有功利性,而审美则是对功利的超越,与作为功利教育的智能与教育不同,美育具有超功利性和感性特征。由此,美育可以有力地影响人的社会生活,并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美以真,善以前提,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真,真诚;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真、善、美——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拥有的特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学习的美德。教育是座传播真、善、美的神圣殿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然后才可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身边的学生们。10年来的教育历程让我对"教育真善美"理解愈加深刻,结合一件件教育案例,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求真——教育播种真实的种子教育是事业,要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五育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各育应占的地位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来看,审美教育是有强大的渗透性和最具活力的因素。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能塑造人的心灵,它的作用是其它教育不能取代的,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对其它四育都起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一、审美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引善,善能育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  相似文献   

10.
投稿宝典     
小明友,你想把你的英语杰作刊登在杂志上,让你的老师同学看到吗?你想在全国小明友面前展示自己吗?你想和全国的小明友PK下你们的英语,比比谁最棒吗?为《小学趣味英语》投稿可以实现你以上所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刘建刚 《课外阅读》2011,(11):65-66
诵读经典是人类几千年来总结出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的道德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转变人心入手;让孩子们来诵读经典,从根上汲取丰富的营养,在他们人生的转折时期,进行正向性的发展,早日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真,善,美,学会用道德准则去处世。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在创作、评论、欣赏等方面部表现出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本文想对此作一探讨,以期就教于大家。 一、形式美与内容美 郁达夫创作的基本美学观念即是要求真、善、美和谐地统一。在任何社会中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的实质即表现于真和善的区别与联系之中。“真”是艺术的根据,“善”是艺术的思想倾向,而“美”则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这样说,不以美的特征表现出的真,就不是艺术的真,不以美的特征表现出的善,就不是艺术的善。郁达夫的美学思想中特别突出了一个“真”字,他认为“把你真正的感情,无掩饰地吐露出来,把你的同火山似的热情喷发出来,使读你的诗的人也一样的可以和你悲啼喜笑,才是诗人的天职。”又说:“天真赤裸裸地提到我们的五官前头来的,便是最高的艺术。”郁达夫所谓“真”,即  相似文献   

15.
真、善、美乃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教育之目的在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传授真、善、美,培养真、善、美,以使全人类处处洋溢着真、善、美。而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因其特殊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长期教学,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心莲朵朵     
高秀云 《湖北教育》2006,(10):59-59
孩子的世界是个七彩的童话世界,置身其中,犹如沐浴在开满洁白莲花的心湖里,让你自然而然地至真、至善、至纯、至美……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结构是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体育求健,美育求美,德育求善,智育求真,健、美、善、真,就构成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秩序。健、美更多地指向人的可爱,善、真更多地指向人的可信。健全的人格乃是可爱与可信的融合。具体融合的路径乃是以年少阶段的可爱品质包容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可信品质,由此而让个体整体地显现为两者统一的人格姿态。  相似文献   

1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纯最浓既得到又要付出的情感,是最使人心悦的感受,它藏着无限的动力,可使丑的变美,恶的为善,真  相似文献   

19.
我能 给 予你 生命 ,但 不 能替 你生 活 。 我能 教 你许 多东 西 ,但 不能 强迫 你 学习 。 我 能 指 导 你 如 何 做 人 , 但 不 能 为 你 所 有 的 行为 负责 。 我 能 告 诉 你 怎 样 分 辨 是 非 , 但 不 能 替 你 作 出选 择。 我 能 为 你 奉 献 浓 浓 的 爱 心 , 但 不 能 强 迫 你 照单 全收 。 我 能 教 你 与 亲 友 有 福 同 享 ,有 难 同 当 ,但 不 能强 迫你 这 样做 。 我 能 告 诉 你 真 挚 的 友 谊 是 什 么 , 但 不 能 替 你选 择朋 友 。 我 能 对 你 谈 人 生 的 真 谛 , 但 不 能 替 你 赢 得声 誉 。 我 能 …  相似文献   

20.
投稿宝典     
小明友,你想把你的英语杰作刊登在杂志上,让你的老师同学看到吗?你想在全国小明友面前展示自己吗?你想和全国的小朋友PK下你们的英语,比比谁最棒吗?为《小学趣味英语》投稿可以实现你以上所有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