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久前,雅虎CEO卡罗尔·巴茨被董事会电话通知解除首席执行官职务。此时,巴茨刚刚度过她的63周岁生日。这种突然袭击式的解聘有悖欧美职场的斯文,作风强悍、口无遮拦的巴茨对这个电话通知非常不满,她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自己被雅虎董事会“耍”了。巴茨认为,她这两年在雅虎做了很多工作,在回答“谁才是出掌雅虎的最佳人选”这个问题时,巴茨坚持说“就是我”。  相似文献   

2.
张娟,一位具有15年采访经验的资深外宣记者。在她看来,“当记者既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一篇篇稿子做完后,你对原本陌生的行当有了了解;与采访对象交流中,常常会有很多打动你的东西;当你写出一篇独家报道时,当你的报道产生一定影响时,当有读者跟你沟通时……你会觉得,当记者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行当,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要打交道的是什么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行当新的东西需要你去学习去了解,所以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张娟讲述的采访故事和体会对年轻的外宣工作者也许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3.
《财经》杂志社的总编辑胡舒立曾在“中国外文局对外经济报道培训班”上作了一个关于“《财经》杂志与调查报道采写”的讲座,作为有着多年经济报道的记者,我惊异于她在分析经济报道问题时的单刀直入和清晰,而后期待着和她在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里见面。在采访之前,多次听人说胡舒立工作起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语速极快,本以为她是个现代丛林中的女侠,但当笔者从镜头中望向她时,却发现她笑得是那么的柔,那么的美,访谈是从“大财经”出现的背景谈起的  相似文献   

4.
那天,她接到朋友的电话,约她喝茶。那是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上中学时和她关系不错,后来他长年在外,听说如今混得挺好,有房有车。下班后,她故作轻松地和老公打了个招呼,便优雅地赴约去了。当她抹着淡妆,拎着小包,出现在  相似文献   

5.
6月29日19:40,本刊记者拔通了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电话,很 快一位操着纯正汉语的男士接起了电话,当记者说明来意,表示要进行采访 并希望尽快发传真寄送杂志时,对方很爽快地说:“我就是北京分社的社长 安德烈·基里洛夫.我明天等你们的采访提纲和杂志。” 7月1日.当我们提出希望社长阁下能尽快安排我们的采访时,基里洛 夫爽快地答道:“那就今天下午吧。”于是,当天下午.基里洛夫就在塔斯社 北京分社驻北京办事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8年第6期的封面是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她站在一片废墟之前,拿着话筒进行现场的报道。当时我们只知道,作为央视的记者她也到了地震灾区前方;从她的面容上我们看到了憔悴和坚强。于是我们把她当作地震中媒体工作者形象代言人。后来我们了解到,她不仅于地震发生后次日就去了四川地震灾区,更于6月20日重返四川。她说,如果没有这一次重返,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会是什么样子,第二次赴川是对她灵魂的救赎。回京后,她应允了《对外传播》的约稿。但后来,她的状况同许多从前线回来的人一样,说自己无法提笔,因为脑海中的影像太多、也太难忘了,它们互相叠映着,浓得化不开……可是,电话这一端的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了她的思考。其实赶赴地震前线的记者很多,仅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就派出了五批记者共124人次深入一线展开报道。她两赴四川的经历也不是唯一的。然而我们仍想展现她的心灵轨迹,我们希望"5·12"汶川地震带给人们的思考能够延续。于是在她第二次回京一周后,本刊对她进行了采访。她的名字叫田超颖。  相似文献   

7.
一本由丽莎·史著、马丁斯公司出版的《在金山巅上:一个美国华人之家的百年历程》,生动地描述了一位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百年历史。史家族的历史正在成为美国公众的财富。先是母亲卡罗琳和她出版的《梦幻》一书,现在又是女儿丽莎和她的《在金山巅上》,都在美国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丽莎念念不忘她的那部分中国根,她从5年前起就四处奔走,终于打听到了知名的父辈家族史。她的伟大的祖父史锋有一幅非凡的体魄,他从中国来到美国,先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  相似文献   

8.
有位朋友对我说,看一个人出不出名,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包括他的笔名),"如果在狗狗或百度里搜索一下,相关网页超过五万个,OK,他肯定是个名人。如果你超过这个数目,OK,我得恭喜你了,你可以拍着肚皮说,我终于混出来了,当然酒我是喝定了。"我不知道这个实践的方法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看来五万就像珠峰一样难以企及。但是我知道,三个多月以前,当我在网上搜索自已的名字只有十几个网页时,我的生活平静如水,从来没有人理睬、打扰我,当我在百度的搜索网页超过四千时,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一个从区号看是深圳打来的电话找我,开始我以为是对方打错电话了,一接,对方显得很激动,问我是不是廖保平先生。我说是啊。她说她姓左,是我的忠实读者,刚读到我的一篇文章,说"你的文章正说了我想要说的话",然后她说她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也就只好挂了电话。愣了半天,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意犹未尽。又有一天晚上,我在QQ遇到一个比我大近十岁的大哥,自称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0,(11):184-184
赵开鹏同志从1966年至今,一直在石化战线上,默默地从事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多他自认为平凡的事。我们通过多次电话采访和书信往来,觉得这位完全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有很多闪光点,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成绩,现在,把他介绍给广大读者,看看我们年轻人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当韦娜在电话里听到冯老一声“书看到了,非常好!”的时候,眼睛湿润了,心头涌上一阵强烈的感动。 那是祖国55岁华诞的喜庆日子,韦娜的学术专著《洛阳汉墓壁画艺术》刚刚出版,她就给北京的冯其庸老前辈寄去一本。电话里熟悉的声音,使她想起了第一次和冯老见面的情景: 1989年,在河南商丘召开的一次中国汉画研究会年会上,34岁的韦娜把自己3年来临摹的一些洛阳古墓壁画作品送给冯其庸会长观看。冯老边看边称赞她画得极为传神说:“你真幸运,你能有机会面对两千年前的古人作品,能从事这项工作,很好,真该好好珍惜。洛阳古墓多,得天独厚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