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就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命题.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一著名命题?我认为,传统观点对恩格斯命题的理解是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误解是相当惊人的.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方法的问题.本文拟就方法问题作一研究,以利于解开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命题之谜.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包涵着诸多哲学命题,如宇宙万物生成的天道观,认知自然、社会的知行观,看待生命、死亡的生死观等等。其中"齐物观"最能反映庄子对世界的认知态度,是庄子哲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庄子"齐物观"的精神实质,认为庄子的"齐物观"在本质论上应划归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在矛盾论上抹杀了客观事物的矛盾存在,属于虚无主义的范畴;在认识论上只强调矛盾现象中相对的一面,否认绝对的一面,属于相对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可是,一九七八年初夏,在武汉举行的一次全国部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评审会上,对哲学的这一定义却发生了分歧,引起了争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问题末解决:一是,为什么把哲学叫做世界观的学问?这个定义是怎样来的?二是,毛泽东同志提的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774页)与上述定义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也是哲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把哲学称为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一八五九年,恩格斯谈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时候,就把“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唯物主义原理,称之为“新的世界观”,并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庄子所处的时代造成了他对祸患的恐惧和对人生的失意,这样的心理反应使他陷于无限的困苦和矛盾之中。他力图在精神领域以“无用之用”、“物我合一”、“游世”等为主要手段对现实问题进行某种程度的消解,流露出对生命的眷恋,由此显示出庄子哲学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他对一系列哲学命题的思考正是由此而深入的,在此岸中追求超越现实苦难,进而与自然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共必修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比较难以学习掌握的课程。之所以如此,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的生存方式,它以整体思维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把各种知识整合、升华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体性知识,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整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其概念与概念之间、范畴与范畴之间、命题与命题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推陈出新的科技成果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大放光彩 ,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家用机器人等等 ,中学生对这些新事物格外关注 ,尤其是克隆技术成为他们近期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平时的教学中 ,就有很多学生提出哲学知识可不可以解释克隆问题 ?我说 ,既然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就肯定能回答克隆问题。那么 ,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回答学生这一感兴趣的问题好呢 ?恰好 ,我们哲学课又该总复习了。我想 ,是不是可以通过科技沙龙的形式 ,以克隆技术为载体 ,以哲学思想为主线贯穿其中 ,引发学生展开一场研究性学习 ,来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  相似文献   

7.
王宇刚 《中国科教博览》2005,(3):171-172,170
接触哲学,自然会问究竟什么是哲学,也既如何定义哲学。在定义哲学这一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甚者,认为“假如哲学一旦被定义了,哲学也就死亡了”,将哲学归为无法定义的学问。面对哲学定义的困惑,解决的方式只能是根据哲学理论形态的特点,根据哲学史上哲学发生作用的方式与特点、价值与功用为主线来反思、批判哲学自身,以哲学的视角反观哲学来求解哲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任何哲学体系和派别均不能回避而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而哲学的一切问题都要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所以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物质和意识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在我国哲学界似早已成定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所能做的工作只有细节性的阐释或讨论了,然而关于细节的讨论分歧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就不能不令我们怀疑命题本身的正确性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人化的自然"命题,在学界通常被视为是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或美的根源的论断,其实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论述物质生产实践与人的美感生成的关系问题时提出来的,因此,这个命题也成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美感思想的钥匙。马克思这个命题的提出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美感思想的重要观点。李泽厚将"人化的自然"命题引入到纯美学研究领域,坚持用实践观点来说明和论证美感问题,是对马克思美感思想的继承、运用与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自从手变得自由了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留下了《逍遥游》等篇著作。通读一部《庄子》,很容易了解,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内容。认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的张力体现在言说方式上和深层次的内容方面,本文对于庄子哲学张力表现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庄子哲学中存在着相对与绝对、自在与自为、自然与当然的张力。并简要分析了庄子哲学产生张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抛物线是这样定义的:“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为了使抛物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法相一致(用距离的“和”或“差”来定义),我们可以将抛物线的定义改述如下: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差等于零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把改述后的抛物线定义,再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比较,我们自然会想到下面的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P≤a≤P,P是定点F到定直线1的距离,下同)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呢?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下面两个命题.命题 1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0≤a≤P)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证明 建立如图(一)所示的直角座标系.设定点F和动点M的座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胡勇 《中学教研》2006,(9):18-21
用传统的综合推理法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距离、角度问题时,往往需要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距离或角,然后依据定义证明所找(或作)的距离或角即为所求的距离或角,最后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技巧性较强。特别是有时距离或角很难找到或很难作出。  相似文献   

15.
学问有几种     
有一种影响不小的关于学问分类的观点,将世界上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种观念的最大问题是目中无人,人文科学在知识领域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哲学、史学、文学、(思辨)心理学、逻辑学或思维科学、道德学或伦理学、美学(它或许就在哲学里)、未来学,这些学科更确切地说属于人学或人文科学。特别地,就辩证法而言,自然是辩证存在着的,人的思维是辩证地运行着的,我们把这种事实揭示出来,就有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上,一般都把庄子的思想归结为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说他是沿着老子的唯物主义哲学中的薄弱环节和错误的观点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思想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在封建势力强大后,没有前途失去信心的的失败主义精神状态。 我认为,庄子的一些以哲学形式出现的思想命题,并不是他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的结果,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常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他所提出的知识性结论,只是他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发出的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叹息、呓语以及一些目的在于保持心理平衡的非认识性理论。因此,对于庄子的理论和论述如果能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将会比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释更加合理、明确。对一些看似违反理性认识的理论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而对于庄子思想本身的矛盾,也会作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庄子的心理哲学这一特殊思想现象的出现,大致有客观、主观和主、客观综合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 本篇课文是对庄子人生哲学的解读. 中学生理解本文之难,原因大致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庄子哲学是对人生苦难的总结.读者须在经过人生的艰苦历练之后,方能进入庄子的精神世界,和庄子产生共鸣.而今日之中学生,即便是高三学生罢,年龄也不过十八九岁,处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正是"少年心志当拿云"的季节,人生的画卷尚未完全展开,美好的梦境依然在心中飘摇;我们的正统教育中宣讲的是实现理想,是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上流行的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切,都近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和庄子的哲学截然相反.因此,学生理解庄子的人生观,就必然出现困难.(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这样的大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个人以为,本文其实不适合作为必读课文选到教材中来.对庄子哲学的介绍,可以在先秦散文的教学中完成--当然这是题外话.)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然本性与存在的时限性限制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限制常常使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矛盾加剧了人的沉沦、消极的生存压力,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凸显,庄子的生命哲学映照着崭新的世界,我们不妨以庄子为镜,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通过深刻领悟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深远意境,重新审视真、善、美的道德标准,提升他们的生活境界和道德精神,使得青年大学生逐步找寻、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发表了刘仲林同志的《哲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文章提出了以思维为中心的彩色哲学革命新思想,读后很受启发,在此我们谈一谈彩色哲学与多元化的几个问题。一、哲学革命——哲学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在《哲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作者根据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革命,提出了哲学革命这一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哲学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在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离不开研究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十八世纪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在当时自然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简单明了的哲学定义。“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与此并行的另一个定义。此外还有类似的种种定义。担任过教学的同志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讲到什么是哲学时,有些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两个哲学定义?两个定义有什么不一样?一般只作这样的回答:两个定义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规定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揭示哲学的本质属性,但如果进一步问: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给哲学下定义的?在教科书中就无法找到一致的答案了。如:有的说:前者是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