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开始写小说是1956年的事。那时我对小说是什么,完全不了解。只凭着在生活中的感受和要把这些感受倾吐出来的渴望,就拿起笔来了。写得很轻快:人物就是我周围熟知的朋友,细节也随手可以拈来;对所表现的生活,自以为已经很了解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完了,也不愿意再看看,修改修改,就拿出去了。后来也就发表了出来,那就是《甲方代表》。这篇小说得到“有点新意”的评价,被选入《1956年短篇小说选》中(恢复了原名《上海姑娘》),我自己还挺得意。接着又写了两篇,也顺利得以发表。  相似文献   

2.
总喜欢在无人的时候独自看小说,在蝉声聒噪的夏天午后,在寒风凛凛时的小屋一角,抑或是早已被人淡忘的石桥旁边,手里或拿着一包食品,或端着一杯热茶,将全部的心神融入手捧的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让读者读的,味如嚼蜡谁还去读。20多年里,笔者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心得。时下写小说的常有饱受影视挤压之感,甚至因此悲观。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书面语言有其难以替代的魅力,阅读自有其无法取代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总喜欢在无人的时候独自看小说,在蝉声聒噪的夏天午后,在寒风凛凛时的小屋一角,抑或是早已被人淡忘的石桥旁边,手里或拿着一包食品,或端着一杯热茶,将全部的心神融人手捧的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让读读的,味如嚼蜡谁还去读。20多年里,笔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心得。时下写小说的常有饱受影视挤压之感,甚至因此悲观。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书面语言有其难以替代的魅力,阅读自有其无法取代的快感。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写。凡尔纳是19世纪科幻和冒险小说作家,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写的《地心游记》《神秘岛》《海底两万里》等作品被无数读者喜欢,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这本《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冒险小说。这部书中的内容十分新奇有趣,主要讲了一个英国绅士斐利亚·福克和他的好朋友打赌,  相似文献   

7.
阅读课的困惑 “又要上阅读课喽!”雀跃不已的孩子们拍着小手在我身旁欢呼着。我很高兴这群即将步入四年级的孩子对“阅读”所表现出来的盎然的兴趣。他们那浓浓的阅读期待把调皮和走神都赶到了九霄云外,两节课下来很少让我费心。可是翻翻他们的阅读记录我却忧上心头,孩子们借阅频率最高的无非是一些《快乐作文》《智慧故事》等养眼的快餐书籍。而对于《海蒂》《格列佛游记》之类养心益智的营养大餐却很少问津。  相似文献   

8.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们家搬家了,我也转学了。因此这个假期对我来说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守着无人的家,我真的很寂寞。妈妈不让我出门,我只好做暑假作业,没几天作业就全部做完了。面对这好不容易盼到的假期,却要孤独地度过,我不甘心。于是我满屋子搜索,想找点有趣的东西,最后走到了凉台,看到搬家后,一大堆还没有来得及拆开的纸盒子,我来了兴趣。挨个拆开后,发现都是书,我有些扫兴。无奈中随便拿了一本小说决定看个究竟。我至今还很清晰地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叫《老共青团员》,故事讲的是一个地下老共青团员,公开身份是一个卖玻…  相似文献   

9.
燕子姐姐: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但爸爸一发现就制止,还没收小说,说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能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不是说“开卷有益”吗?怎么看小说就不对了呢?丁香花  相似文献   

10.
说起奇幻小说,我是五六年级时开始接触的,一本<幻城>打开了我心底尘封已久的门. 奇幻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每个字仿佛都是用金玉细心雕琢而成的,那样的柔美与舒适……一个个隐藏着欢乐的悲剧在质朴而又华美的语言上悄无声息地流过,流畅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又一段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1.
说起奇幻小说,我是五六年级时开始接触的,一本《幻城》打开了我心底尘封已久的门。奇幻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每个字仿佛都是用金玉细心雕琢而成的,那样的柔美与舒适……一个个隐藏着欢乐的悲剧在质朴而又华美的语言上悄无声息地流过,流畅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又一段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曾经看过一些校园故事,里面的人物孤僻自闭,不善于与外界沟通,因此总是受到排挤。那时我还天真地笑话他们,学校里哪有那么难过的呀!  相似文献   

13.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  相似文献   

14.
那是半个月前的一次晚自习,一个学生跑来神秘地对我说:“李老师,赵伟在写小说!”我一惊。我的学生在写小说而我居然不知道!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弟子中没有出现一个文学爱好者而感到某种遗憾。可赵伟——一个寡言少语、朴拙沉静的少年,在作文里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文学天赋呀!第二天,我叫赵伟把他写的“小说”给我看看。他拿了8页厚的信笺纸给我,说这只是第一章。信笺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题目是《傲天神龙》。我不想看下去。我认为,这种凭一时心血来潮的信笔涂抹,除了麻痹自己而外,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我请他先谈谈构思。他…  相似文献   

15.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个看标题就知道有多腥风血雨的家庭伦理剧。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信奉“学习改变命运”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迷上了看网络小说,愤怒之下浑身颤抖,大吼:“这是你这个年纪应该看的东西吗?”从此,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拉开帷幕。其间,她为了阻止女儿看小说,使用过的语言威胁数不胜数,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17.
高中的小说教学,传统的教法多以讲解分析贯穿始终,这种“宰割式”的讲授完全取代了学生的审美实践,使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小说教学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对教师的枯燥的讲解不感兴趣或如坠“五里雾中”。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功能的认识往往呈畸形状态——不少学生读小说只迷醉于跌宕曲折的情节和离奇惊险的场面,把娱乐消遣视为小说的唯一功能,也就是说,他们的鉴赏活动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愉悦感上,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恕我直言,目前的小说教学(特别是高中的小说教学)不过是“吮鸡肋”罢了  相似文献   

18.
童年时代开始,文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捧着一本本墨香四溢的或新或旧的书,我能一整天都沉浸在其中。那时候书店没有现在的多,屈指可数的以新华书店为首的大大小小的店铺里,除一些必备的工具书和作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的流线型城市之美,夜都会之美,人工愉悦和机械对人的压榨,人的幻灭与反叛等,使得都市真正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当时给读者的感觉,恰如她的名字,是全新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和伍尔夫"雌雄同体"理论,丁玲的创作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时期.丁玲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遭遇而凸凹不平,这种双性人格特征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写作,在她的小说文本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丁玲不断地用理性压抑本我意识,克制自己的女性意识,用理智来从事写作,压制本我,表现自我,走向超我,最终创作出一部描写解放区土地改革最高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