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楚辞》已成为屈学研究的重点,更是当前的热门课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念龙先生,从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去解读楚辞,无疑是一种新观点、新视角,亦是创新思维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以其深邃的学识和杰出的才华,对屈原及其楚辞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他是我国率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史学和民俗等)的关系全面系统研究屈原及其楚辞的开拓者,是古诗今译的倡导者。同时,还是史学研究和史剧创作相结合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研究“楚辞”,因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人生经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往往得出一般传统学者讥讽的“可怪之论”,如“屈原死在怀王入秦以前”,“屈原是‘文学弄臣…,“屈原是‘人民’的诗人”。然而,正是“楚辞”研究,最能彰显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楚辞体文学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由于朝代邈远,战乱频仍,使很多关于屈原的珍贵史料荡然无存,因此,对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关于其生平的材料却只有一鳞半爪,使后世的研究者对其人其作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关于其生辰的争论一直是个焦点。自王逸,朱熹各自提出关于屈原出生日期的观点以来,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代,更是对屈原的生辰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证性研究。本文尽量穷尽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成果,以期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这一论题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6.
彭红卫目前工作的所在地是三峡大学,地处宜昌,那里正是屈原的故乡。据我所知,他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以研究屈原和楚辞为职志,其硕士毕业论文《屈原的悲剧人格研究》以全优的成绩通过答辩,并获得校内外评审专家佘斯大、何新文等教授的一致好评,如佘斯大先生认为:“作者大胆的提出了前人似乎没有或很少提出过的观点,言之颇能成理,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他继续专注于屈原和楚辞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而《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这部专著可以说是他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彭红卫目前工作的所在地是三峡大学,地处宜昌,那里正是屈原的故乡。据我所知,他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以研究屈原和楚辞为职志,其硕士毕业论文《屈原的悲剧人格研究》以全优的成绩通过答辩,并获得校内外评审专家佘斯大、何新文等教授的一致好评,如佘斯大先生认为:“作者大胆的提出了前人似乎没有或很少提出过的观点,言之颇能成理,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他继续专注于屈原和楚辞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而《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这部专著可以说是他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9.
詹安泰先生的《屈原》和《离骚笺疏》两部专著,是20世纪屈学和楚辞学史上的重要力作。《屈原》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普及性读物,对屈原的时代、家世、生平、思想、艺术成就及重要作品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视野开阔,思致敏锐,研究方法自辟蹊径,材料运用精当娴熟,持论平稳中肯,亦不乏独到发现,显示出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令人服膺,且兼有义理与考据之长,兼顾普及与提高,确实称得上是建国后所出题名《屈原》的论著中最好的一种。《离骚笺疏》是詹氏长期研究《离骚》的心得结晶,其“笺疏”博采众说以发明己意,其“通论”较之《屈原》又有所拓展,皆持论稳妥,解说圆通,自成体系,体现了詹氏严谨求实的一贯作风。  相似文献   

10.
儒家释诗不是从作品出发,而是从观念,即孔子关于诗的论说出发,由此造成对一些诗的解释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王逸用儒家释诗的方法释骚,造成如王船山指出的“唯意谓然,不度其指”,“舍本事以求情”,“横摘数语为刺怀王”等硬伤。王船山《楚辞通释》别开生面,以道释骚,但在一些地方重复了王逸的错误。其因在于他的骨子里仍然贯彻的是儒家的注诗(骚)路线。此乃新说。近年来,“汉寿屈原故里说”异军突起,其论据之一是,汉寿曾经称作辰阳县。而据考证,汉寿称作辰阳,始于宋大观年间,已是屈原写作《涉江》等楚骚千余年之后的事情。其论据之二是,在汉寿县株木山出土一柄“武王之童督”铭文戈。有人认为,这是楚武王赐给其子屈瑕的“尚方宝剑”,为汉寿是屈原故里的有力证据。但据专家考证,此武王为秦武王,非楚武王,“汉寿屈原故里说”很难据此成立。而据知情人披露,现在汉寿的部分“屈原遗迹”存在着造假现象。此乃拾人牙慧。二者皆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11.
从楚辞的产生、屈原的生平和楚辞创作,分析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着重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论述了他是如何忠君与爱国。  相似文献   

12.
屈原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楚辞研究的一个热点,十年间涌起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在前期学者们主要是对屈原生卒年,屈原的政治活动及“屈原否定论”等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期则更多的把重心转移到了对屈原美学,哲学,人格以及屈原学史上。文章同时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屈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屈原研究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论梁启超评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2 0年至 192 4年期间 ,梁启超本着整理国故、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在一系列论著中 ,凭借其开阔的思想、崭新的方法 ,在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方面 ,取得了超迈前人的卓越成就。归纳起来 ,梁启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贡献 ,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 ,开创了楚辞宏观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 ,对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及其历史地位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估 ;第三 ,运用西方近代文艺理论 ,对屈原的具体作品及其艺术特色作了言简意赅的评说。梁启超是近代第一个全面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学者。他的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金开诚是当代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屈原辞研究》或选择献内证,立足楚辞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18.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的楚辞学家,他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屈原这一"千古奇忠"之人极度仰慕。他把对屈原的全部情感倾注到了《楚辞灯》一书中,历时近四十年,完成了这部在《楚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众多研究屈原与楚辞的文人学者之中,柳宗元是一位见解深刻、成就卓然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柳氏论屈原与楚辞的观点及著述作一番考察,这对唐代文学思想和唐楚辞研究史的认识和评价,将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新楚辞学建立的过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新楚辞学的建构是从解构传统楚辞学甚至是解构屈原开始的,廖季平、胡适率先提出屈原否定论,此观点遭到陆侃如、谢无量等人的有力驳斥。稍后,梁启超发表了《屈原研究》之讲演,使新楚辞学的建立有了轮廓。此后,游国恩写成了《楚辞概论》这部新楚辞学的奠基之作,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推进了新楚辞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