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健红 《新高考》2004,(3):42-44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对立斗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南京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大起义,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  相似文献   

2.
3.
1.情态动词could的用法: (1)用作一种委婉的语气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它与can没有时间上的区别,可以互换,但could比can更委婉,更有礼貌。例如: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to the post  相似文献   

4.
5.
通览现行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可以发现.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许多知识点,与“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加以总结,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帮助我们记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夏耘 《云南教育》2003,(9):15-17
无产阶级的探索一、党的会议(一)“一大”1.背景: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产生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地点:外商企业)。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⑵组织基础: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⑶思想基础: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⑷领导基础:“五·四”运动期间,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⑸国际背景:共产国际的帮助。2.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3.地点:上海4.人物: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陈公博、李汉俊、周佛海、张国焘、李…  相似文献   

7.
8.
张伟 《考试》2004,(1):50-52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万建云 《广东教育》2005,(10):59-63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相似文献   

11.
12.
从2000年开始,3+X考试逐渐成为高考的基本模式,综合能力测试也随之成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这一变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进行事半功倍的复习呢?  相似文献   

13.
王富友 《考试》2003,(1):18-21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权更替看,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统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帝国主义侵略与人民反抗的主线,其二是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始于1949年的中国现代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模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努力,为中国早日走上近代化之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追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三次机遇都与中国人擦  相似文献   

15.
16.
第一章 伟大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章时间跨度为三年,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7.
《中学文科》2005,(6):20-22
(1)时间:1840—1842年。(2)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使一些新思想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18.
  王立强 《新高考》2006,(11):40-45
一、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后来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相似文献   

19.
本部分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5、6两章内容。其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国共合作则是近年来考得最多的内容。命题的特点是:考点分布广泛;重视基础知识: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及问答等多种形式。应重点理解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意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意义;中共三次重要会议;国共合作的必然性与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20.
曾艳珊 《湖南教育》2004,(16):41-41
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多层次性,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高一经济常识第六课“居民存款储蓄的意义”是重点。居民存款储蓄有利国利民、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等作用,但“是不是居民存款储蓄越多越好呢?”这就要求学生应从居民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