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华成 《华章》2007,(10):119-119
如何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这一内涵,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本文试就"阅读反思"这一环节作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蒋洁 《化学教学》2006,(12):28-29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节《氯气》的第一课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中生物的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内容却极其重要。本节的内容比较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因而受到各级考试包括高考的青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5日。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韩琨老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这是一节选修课,目的是探索在“专题式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5.
"硫酸"说课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的第三节《硫酸》的第一课时。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轴"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有理数》第2课时《数轴》.)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计与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数轴,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汉奸"     
学完了《欢乐的节日》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幅画。语文课上,再结合学生作的画,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按说,开始挺顺利的,导入、学生小组介绍、评选小组代表、然后学生代表到前面介绍,供大家评选。第一个学生介绍,大家评议。很好。可是,到第二个学生介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的地位 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等三角形"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数学《几何》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一、设计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为目的,从图形的变换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发现、论证和应用,逐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层深入.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册第七部分“生物的变异”一节中,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这一知识点较抽象,以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所以我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上这节课时,我按照惯例让学生先把书看一遍,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先理解里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先合上书,对于一节课的知识点我仍然按照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言,再根据他们的发言情况和理解的程度适时提出问题以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直至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主要介绍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一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复习的话,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复习效果也不理想。本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已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板图,而忽视学生的绘图,只重视讲而忽视练。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复习课中,我采用了教师板图与学生绘图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马济胜 《时代教育》2009,(11):31-31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第一章第五节作了专题阐述。笔者在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评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掌握双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品质。”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去把握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学生物学》杂志上刊载了崔玉霞老师的“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教学设计,粗粗一看,本人觉得特别荒谬: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生物实验课,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要来设计显微镜,怎么可能啊!但是仔细品来,不由得赞叹不已。对其中的一些做法,本人不揣浅陋,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郭军英 《生物学教学》2004,29(10):30-31,F002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中“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是一节从选修教材修改到必修教材中的实验。由于有关这个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不足,可借鉴的东西又很少,我们从未开展过这个实验的学生分组实验。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精心设计和探讨,成功组织了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的公开教学活动。本文仅针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思路和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了让学生升华对司马迁“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