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学生在数学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  相似文献   

3.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不进步甚至退步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呼吸困难期”,或“困惑期”。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呼吸困难期”。其主要表现是:怀疑自己、迷茫困惑、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此种状况轻者的学生,会出现困惑和迷茫,此种状况重者的学生会出现怀疑自我、气馁、自信心受挫,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学,从而放弃学习,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现象”。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高原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怀疑自己,迷茫困惑,上课元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此种状况轻者会出现困惑和迷茫,重者会出现怀疑自我、气馁、自信心受挫,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学,从而放弃学习,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和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考卷时经常埋怨学生出错,无形中把这种反复考反复错的现象归咎于学生身上,殊不知是自己在试卷讲评时,忽视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引导,结果只能是造成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自然会出现“屡错屡做,屡做屡错”的怪现象。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把试卷中学生的错误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他们能力发展的阶石。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学习对象提升技能的“台阶”.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案例的进程中,由于认知缺陷、技能较弱、素养较低等方面的“瑕疵”,导致学生出现不同形式的错误解题情况.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知识及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关注认知过程和学习方法,树立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高中生在问题解答进程中,虽然认识到了问题解答方面的“缺陷”,但“屡错屡改,屡改屡错”已经成为高中生数学问题解答中时常出现的情况.学生做题时出现解题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自己学会“认知”、“研究”存在的错误根源,找出隐藏在自身不足的地方,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错误问题的能力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数学错题管理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重要内涵.有鉴于此,本人现从三个方面就培养高中数学错题管理能力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
梁安武 《考试周刊》2012,(50):69-69
在刚结束的小学升初中的毕业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心里颇感欣慰。但回想起大半个学期来的紧张复习,我仍心潮澎湃。这是因为在紧张复习中学生们时常出现的"高原现象"(即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让我对学生们即将面临的人生第一次大考"小升中"心怀余悸,忐忑不安。这种"高原现象"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即所谓的“题海战术”)、厌倦的心理。对此,我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我在总复习中.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等、后进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我认为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工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复习,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提高。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对考试而言,学生的“考”只是前奏.考试目的的实现关键在于考后的“评”.因而试卷讲评课应看做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但在初三复习阶段,学生“屡错屡做,屡做屡错”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改变这种现象,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益是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一种现象:在解题中,将明明可以做对的习题解错,发现后又很后悔,因为错误出现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往往在于审题时考虑不全,思维与表达脱节,心情紧张等诸方面,甚至有一些是运算错误,这就是常见的“粗心”现象。1、“粗心”与作业中依赖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看着都会,一做都错”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学生的 作业中。教师对于这种屡做屡错的现象大感头痛,但没有做到 真正去探求学生出现错误的根源。在日常教学中探究错误的 原因,可以有效避免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出错。本文笔者从敢 于暴露错误和与学生共同寻找错误根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 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师每天都要批改作业。一般来说 ,凡是错的就打“ ” ,打“ ”后就让学生更正 ;如果再错 ,又再发下去再让学生更正……直到学生“更正正确”为止。我觉得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实在不可取 :1 作业本上只出现一个 (或几把 )“ ” ,学生更正时很难发现为什么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 ;2 学生只好一次又一次无的放矢地更正 ,教师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打个“ ” ,学生烦 ,教师也烦。 3 学生屡更不正 ,但为了老师给他更正后的题目打个“ ” ,没办法只好照抄别人的 ,其实最终错题仍得不到真正的更正。为了解决以上的弊端 ,近年来我在批改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屡错屡犯”的现象。常常是教师刚刚订正完同类习题,学生再做时还会出错;教师反复叮嘱的答题注意点,学生在试卷上又会“故伎重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些学生、哪些学习内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又该如何有效避免和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教师冷静思考、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琳 《考试周刊》2011,(57):122-123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花不少时间、精力去修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然而收效甚微,学生的错误依然“岿然不动”。老师们叹日:“唉,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作业是屡错屡犯。”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从防错抓起,杜绝“屡错屡犯”的现象发生。如何有效防错呢?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发现在数学作业中,学生的错误极其频繁,可谓是屡做屡错,错综复杂。仔细搜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归类整理发现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由于粗心、马虎而抄错题目或数字等,导致能做的题出错;二是由于审题不清,混淆类似题型,误解题意而出错;三是完全没有解题思路而胡乱做一通。笔者还发现回家作业往往比课堂作业的质量差得多。针对学生“错”综复杂的作业现状,经过一年多的亲身实践,笔者探索了减少学生数学作业中错误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扩大识字量和消灭错别字都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 ,常出现这样一种普遍的非正常现象 :随着识字量的扩大 ,学生的错别字也在逐渐增多 ,并屡纠屡错。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 ,尤其是通过作文批改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将其整理出来 ,以引可攻之玉。一、注意失当是产生错别字的根源通过对学生错别字的分析和处理 ,我们不难发现 ,其常见错别字不外以下类型 :1 视觉型错别字 ,即由于视觉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又分三种情况 :其一是混淆形似字 ,如把“席”写成“度” ,把“是”写成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高考复习检测.中,常遇到学生多次出现相同的基础知识错误,如忽略函数定义域,忽略导函数为零是函数的极值点,忽略数列是特殊函数,忽略直线方程斜率不存在的情形,甚至随意合并函数单调区间等。而这些都是教师教学中多次强调的重要知识点,为什么学生还屡做屡错呢?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防止学生再次出现类似失误呢?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添字漏字读错字这类小错误层出不穷,屡纠不止,回答问题出现偏差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有的教师亲引‘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还有的教师粗暴地指责,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论是简单的指正还是粗暴的指责,都不会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课堂,也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受限于心智发育及知识经验积累,常常出现错误。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查错、纠错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重视错题评讲的“思”“辩”“悟”,通过在错前“思”、预设错点,在错中“辩”、分析错因,在错后“悟”、反思建构等教学策略,设计错题,引导学生辨析说理、在错中辩论、探究分析错因、制订纠错对策、悟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错题反思中学习、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习很努力,习题做了很多,但成绩总不理想,甚至是一些问题屡考屡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数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上述同学出现这种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大多是没有认真总结错误原因,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正这种错误,以避免其再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践证明,建立“错题录”,并有效加以利用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