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琳 《收藏》2011,(5):41-45
中国画往往不单单是在画自然或画人物,它们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哲学观和审美观,渗透着收藏者或画作相关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下面两幅民间所藏清代作品,一幅由多位名人题跋,一幅曾经为名仕旧藏,题材虽异,却均反映了立意之外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0,(12):140-141
西安文宝斋曲江书画艺术馆坐落在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内,是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民间书画艺术馆。该馆外观为典型的仿唐式建筑,占地近百亩,展厅为长廊式布局,面积约5000平方米,仿佛一条深邃的白色空间。馆内陈列着近千幅享誉国内外画坛的长安画派、黄土画派创始人及陕西书画大师和杰出代表人物的精美之作。  相似文献   

3.
金中书画     
《收藏》2012,(6):168-169
金申回族,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文革”中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1987-1992年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佛教考古5年。1996年7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佛像专家。著作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等20余部、200万...  相似文献   

4.
王学礼 《收藏》2007,(8):78-79
在笔者的书画藏品中,有张宗苍的山水四条屏,暂名《秋山图》,系张宗苍早期之作。 张宗苍(1686~1756年),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晚称瘦竹,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善画,师承黄鼎。其山水画喜用干笔,画风苍劲秀雅、韵味隽永。  相似文献   

5.
大海 《收藏界》2010,(4):123-123
2003年2月,《收藏界》创刊刚满一周年,开局尚好,又逢被中国收藏家协会确定为会刊。在媒体如林、弱肉强食的博弈中,新生的《收藏界》能与同仁共争天下,并取得一席之地,实属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李烈初 《收藏界》2011,(8):89-90
壁画、木版画里的杰作汉、魏、两晋,乃至南北朝的著名画家,大多是画壁画的。东晋时,京都建康(南京)筹建瓦棺寺,募集捐款,士大夫捐款没有超过十万钱的,独有青年画家顾恺之(346-407年)认捐一百万。  相似文献   

7.
李烈初 《收藏》2013,(1):102-103
南北朝宋时有个著名画家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居江陵(湖北江陵)。工书画,不肯为官,而好游历名山大川。晚年因病回到江陵。自叹:“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而游之。”遂将曾经游历过的名山大川画在墙壁上。躺卧床榻,欣赏所画,犹似重温旧游,这便是“卧游”一词的出典。南宋陆游有诗句:“病骨虽臞(qu,同癯,瘦)犹健在,未应遽作卧游图。”范成大有诗句:“他年终补卧游图。  相似文献   

8.
于湖 《收藏》2008,(6):79-79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金陵城人杰地灵,自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绘画大家辈出,特别是近代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老一辈画家开创的“新金陵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缘于“新金陵画派”发源地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金陵城中画廊和藏家多且藏品丰富,  相似文献   

9.
钱莺歌 《收藏》2012,(9):28-33
清末上海开埠以后,众多商贾云集,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使上海成为东南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涌入这里,逐渐形成海上画派。海派画家参与者众,持续时间久,流派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0.
程义 《收藏》2012,(9):20-27
苏州历来人文荟萃,宋元以降,文人名士多视之为“城市山林”,明清两代,其作为文人书画创作中心,更是驰誉海内。“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名扬天下,画家仅以数量论,即逾八百。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得其地利,日积月累,遂有百川汇海之势,现存书画一类总数达6000件之多,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相似文献   

11.
吕友者 《收藏》2011,(5):24-29
明末清初是中国鉴藏史上的特殊时段。明中期以后,嘉靖、隆庆、万历诸帝因国库空虚,竟将书画抵充俸禄,致使大部分内府古玩、书画逐渐外流,极大地充实了私家收藏。至清初时,全国尚未统一,朝廷对书画无暇顾及,达官显贵一旦仕途败落,  相似文献   

12.
章用秀 《收藏》2006,(11):122-124
自清代末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陶瓷艺术的百花园中产生了一种色彩浅淡柔和的瓷绘新品类,这就是风靡一时的浅绛彩瓷。  相似文献   

13.
李思远 《收藏》2007,(1):136-136
打开我的《中国当代名人墨迹收藏》专集,一个个亲切而熟的名字映入眼帘:万里、雷洁琼、康克清、王光美、邹家华、李沛瑶、巴金、冰心、艾青、萧乾、钱学森、苏步青、秦基伟、肖克、张爱萍……这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建立了卓著功勋的才革命家,文坛巨擘,科学泰斗  相似文献   

14.
朱浩云 《收藏》2007,(2):66-69
整个元代尽管不到百年,但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笔墨情趣,融书法入画,强调文学修养和诗、书、画的统一,开创了文人绘画的新纪元。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15.
王蔚华 《收藏》2010,(5):70-71
清代画坛,文人画日益占据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法盛行,使笔情墨趣成了绘画的核心。它不完全脱离现实形象,却又大大有所超越了。受皇室扶植的以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正统,他们主张摹古,崇尚董、巨和元四家,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下面就介绍几位深受“四王”影响的清代画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6.
郑荣明 《收藏》2011,(5):32-37
在收藏界,民间藏家向来是不可小视的,他们的藏品不仅仅是博物馆之外的补充,有时还可能对文博界、艺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也有可能导致新观点的产生或改写某些历史。  相似文献   

17.
郭亮 《收藏》2007,(4):110-111
每年10月,几个外地朋友总要来我家小聚,欢饮畅谈,而且人人都得“献宝”,2004年笔者一册常熟县正堂汪收藏的《晚清红大片》(图1)最为抢眼,朋友们大加赞赏。得意之余,笔者从中精心挑选了几张近现代名人的名帖,在这里与藏友们共享。  相似文献   

18.
尹青兰 《收藏》2013,(1):74-81
从当今存留的浅绛彩瓷作品看,时代大多集中在清同治和光绪病朝。当年,景德镇御窑厂和民间共有多少人绘制浅绛彩瓷,浅绛彩瓷其生产了多少,已无从考证。但我们现在还能在国内外的许多地方见到浅绛彩瓷。不能不说与当时浩大的产量有关。当然,艺术精品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从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浅绎瓷来看,既有像程门、俞子明等大家熟知的浅绛大家...  相似文献   

19.
朱浩云 《收藏》2007,(7):84-85
晋唐书画不论真赝,只要够得上年代,都是国宝,因而这类作品大多被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民间所藏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20.
李理  马恩聚  杨志强 《收藏》2012,(21):88-97
翡翠(Jadeite)原产于南亚的缅甸山区,在古代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制器原料。明代,翡翠开始被王公贵族少量使用,至清代中期,较多应用于宫廷之中。清晚期,因慈禧太后对翡翠拥有特殊偏爱,其珠宝首饰常以碧绿如水的翡翠制作,宫中珍玩、陈设也选用翡翠,从而激发了贵族女眷对翡翠的普遍青睐,引导社会风气转向对翡翠的极端喜爱,从此翡翠成为传统玉器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