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磊 《考试周刊》2008,(50):236-238
本文论述了建国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实施与变迁的过程,以及对我国社会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新兴宗教是社会动荡与制度转型在既有宗教社会格局中的客观反映,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与既有宗教的有机继承与创造性转换。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新兴宗教产生发展的现实土壤,但在现行制度语境下,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与合法的生存空间,新兴宗教在中国生存艰难。必须客观认识新兴宗教,把握其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现代社会的几次重要转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性考察,工对相应时期的青年价值观嬗变进行了动态性分析,进而对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情况进行了重点探索,得出了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念上,从盲从转向理性,在人生价值观念上,从同一转向多元,在行为方式上,从依附转向自主”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社会情势的复杂性与变易性使其异于常规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关系变动、社会制度变迁、利益和矛盾冲突都对释宪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社会转型对释宪机制提出的挑战,必须及时构建一套合理的释宪机制,这是攸关我国第二次转型成败的关键。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基础上以及坚实的理论和相关制度支持下,二元释宪机制是完善转型期我国释宪机制的合理选择,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符合转型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矛盾和冲突正制约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为此 ,政府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稳妥地处理各方利益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适度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转型进入到一个新的实质性的阶段,改革与稳定的矛盾,旧体制的“硬核”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文化管理体制未有大的变革而导致的体制制度不完善和缺陷造成的,因此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切实完成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族企业成长中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股权结构上呈现出高度的一元化和封闭化,在组织管理结构上表现为“家长权威”、“特殊主义”及“人格化交易方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家族企业的制度特征有利于创业及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成为一种必然,其变迁的路径选择既要依托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又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这一实际,逐步进行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相似文献   

8.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大学制度变迁之间存在着清晰的双向关系。“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会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进程,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而且确实经常导致大学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10.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史的衍变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演新.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关系等方面对此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透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必然地关联在一起,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现实的发展,它对于国家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的普遍意义已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家都对市民社会的自身特点、对国家的意义、对人的发展的必然性阶段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涵盖了市民社会的一般价值诉求和历史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一个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因此,以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解读市民社会相关理论,透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问题和方向,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基础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位制度的含义是由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当前部分高等院校正面临转型,学位制度应当增强适应性、广泛性和创新性。建议科学定位职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改革学位课程,建立严密的学位项目,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本文探讨了社会转型的实质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强调了人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核心,认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实现教育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行政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行政体制转型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必须由越位处退位,从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必须变弱位为强位,从全能政府转为责任政府,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必须变缺位为到位,从管制政府转为服务政府,加强公共服务;政府四个职能的错位考核必须正位,从人治政府转为法治政府,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使我国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事件。不同学者对社会冲突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其代表性的观点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动员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社会结构转型、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弱化是我国目前社会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对中国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之处,对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需要并寻求其合理的满足方式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事实证明,在现代性内在张力中显现的“需要”既是衡量文化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观念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后的几十年我国一直处于总体性社会中,在这种社会框架下。人们的社会冲突观局限在政治和阶级的视野内,这在当时的社会框架之内是有其合理性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冲突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原有的社会冲突观念为指导已不能有效地解释和解决社会冲突了,重构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冲突观势在必行。本借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新的社会冲突观应当立足于阶层分析、由政治定性转向突显经济利益取向、承认冲突的正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中期,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研究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是了解这场变革的出发点.中俄两国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在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原因在于:中俄两国曾经具有相似的"国家指令计划性"管理体制;两国共同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共同面临着如何制定适宜的社会政策,使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显然.比较研究中俄两国社会政策不仅具有总结经验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开拓未来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