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2.
王维终生信奉佛教,奉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使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纯粹的佛理说教诗,还有大量的融合佛理的禅趣诗.  相似文献   

3.
王维与佛教     
王维(701~761)是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其艺术成就生前死后都有很高的声誉,绘画艺术独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证是难分难解的。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因此其早年即相信佛教。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并师事大照普寂禅师。维平生亦虔诚奉佛,且素服长斋。他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  相似文献   

4.
唐朝诗人王维,文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似文献   

5.
以“诗佛”称的王维,一生习佛,写下了大量以禅入诗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山水组诗辋川二十景,处处流露出许多似有若无的佛光禅影,通过景物风光隐寓禅意,构成了一个空灵、寂静的世界,衬托诗人超逸、高妙、不为物扰的内心,传达出他闲适、寂静、空灵、自如的心境.予人无限感悟。  相似文献   

6.
唐代佛教盛行,兼之当朝以诗赋取士,所以,数以千计的诗人都深谙佛理,写出了大量与佛有关的诗歌。其间,孟浩然与王维的佛诗值得研究。本文试从“以佛理入诗”、“融山水于佛”、“触景而悟道”三个方面对他们的佛诗进行探讨,并作简略的比较。指出孟浩然的诗说佛论禅平实显现,王维的诗多不着痕迹,尤其是作于辋川的一些山水诗,禅味浓而不露,为佛诗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学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他四首诗。王维为人别具一格,诗也别具一格。历代诗评家,多称王维诗有“禅意”,本文试举几例,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禅”,是梵文dhyana的音译,意为“静虑”。禅是佛教思想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名字就取自佛教的一部经书。他一生和佛学结缘深厚,雅称“诗佛”。苑成的《酬王维序》中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可以说,佛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因此,在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浓烈的佛学意趣自不足奇。  相似文献   

9.
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后世。 诗佛——王维。王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教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无我、无住、无著”之体现。所以,后人誉之“诗  相似文献   

10.
王维作为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代表了唐宋以来诗画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发展方向。他的山水田园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