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平”精神“贵”在一个“平”字,“平凡”是一种生存常态,“平静”是一种生活常态.“平常”是一种生命常态;“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创造,有“热血”就有激隋,有“责任”就有建树。“三平”精神蕴涵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导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先生围绕着“错过”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概括起来有三点:错过是人生的常态;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可以说这是有一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见解。同时这三个见解是递进的三个层次:“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习惯和品味错过”则上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是一种升华,在全文中具有结论性意义。(摘自《三槐堂教育博客》)  相似文献   

3.
人生有说不尽的话题,人生的状态常常在“逃离”与“苦守”之间徘徊。有人说,人生的状态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苦守,一种是逃离。有的人提倡苦守,且认为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一种忠贞,较高的境界是善于化苦守为坚守;有的人提倡逃离,且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放弃,是又一次选择,人生的姿态就是行走。如何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人生的状态呢?下面三篇文章肯定对你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的“打油诗”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他的散文写作,它是周作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人生、艺术转向的伴生物,是步入中年之后的周作人表露个人心迹、抒发人生感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旧体诗为我们窥测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生变故的周作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功利化的文学观的疏离与超越,转向一种将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主义;二是以此表达一种“古老的忧惧”.一种置身于乱世的忧患、悲悯意识;三是其附逆后的心迹流露,一种“不辩解”的辩解。  相似文献   

5.
苏轼以他对生命的全部体验为基础,致力于他的人生哲理的更真实、更深刻的把握和探求。他的词作本身所透射的人生思辨性,展现人生所应有的价值取向,即人生的三种境界。一、“地狱”之境:“人生如梦”。这是人生的缺陷。勇敢的承认本身,就是一种醒觉与超越。二、“净界”之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弥补缺陷的强烈而美好的愿望。从而获得人格上的尊贵和心境上的愉悦,即精神的自由。三、“天堂”之境:“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认识弥补并超越,使缺陷不再成为缺陷时,人才真正地达到一种至高境界,人生的自由的王国。也才真正的领受到大千世界的无穷之美。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人生三“得”,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题目一人生三“得”!  相似文献   

7.
智慧的人生才是精彩人生。本期作文学院通过对“妥善处理得失”,“控制贪欲”,“有效合作”三个方面的全面思考和体味,帮助您从容进入“智慧人生”的创作园地,抒写心灵感悟,收获智慧心得。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是人这一生须臾不能离开的。往大了讲,学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往小了说,学习可以让人长知识、添智慧、强本领,可以让人知世事、洞人生、济天下。王国维讲过读书的三种境界,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代表人生漫长学习旅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境界》(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一文中,冯友兰先生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最为推崇的人生境界,较之其它三种境界,“天地境界”显得较为深奥神秘,抽象难解,以下试从四个方面对“天地境界”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0.
“内卷”“躺平”“45°人生”是相互交织的三个维度,是社会竞争环境与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有必要梳理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的演化机理,剖析“45°人生”的培育困境,进而思考“45°人生”的培育理路,从而引导青年在“45°人生”这一最佳平衡点中奋起追梦,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三道茶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见识了白族的一种饮茶风俗——“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要依次饮三杯茶。这三道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喝了这“三道茶”,我深切地感到,人生不正像这“三道茶”吗?  相似文献   

12.
劲碟红榜     
《音乐世界》2012,(7):20-21
睽违三年,人气乐团五月天发行了他们的“作品八号”《第二人生》,主唱阿信说:“虽然整张专辑的背景是世界末日,但核心传达的是,如果最后末日没有到来,你就有机会选择你的第二人生。”为了呼应《第二人生》的专辑主轴,再加上团员内部对曲目排序的僵持,新专辑分为“明日版NowHere”和“末日版NoWhere”两种版本,企图忠实呈现...  相似文献   

13.
写杭州、西湖的文章很多,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就有好几篇;比较而言, 《杭州三日》确乎不同。不同之处是,写“三日”之事之景,实际是写人生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等待     
选自《经典杂文》责任编辑/珊珊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第一个人说:“人生就是奋斗。”第二个人说:“人生就是麻烦。”第三个人说:“人生就是奉献,奉献就是幸福。”第四个人说:“人生就是受苦。”第五个人说:“人生如梦。”第六个人说:“人生如戏。”第七个人说:“人生什么都不是。”后来补充说:“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没有人生了。”第八个人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生。人生不同,各如其面。”众人点头称是,觉得个个都活了七十多岁,都有了点沧桑,也对人生真谛有了点体味了,至少是自以为懂了点事情了。只有…  相似文献   

15.
美学上有“意境”一说,语文教学亦有“意境”。现代语文传承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而“意境”则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概念.它浓缩了儒、道、佛三家的精萃,并超越了文化艺术的范畴,其广度和深度升华到了整个人生。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天人合一”,无一不在诠释着一种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韩愈在《师说》中将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另一种是“受之书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前者传授的关乎人生的大道理,是“人生之师”;后者仅仅传授讲解书本知识,是“句读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9.
独语     
孤寂也是人生中一种可贵的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