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泰山石刻作为石刻艺术的瑰宝,其文化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开发泰山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文化遗产,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泰山石刻是传承中华文化、泰山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文化精神以直观的物化形式世代传承,对我国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以及国民道德意识和集体人格的养成,产生深刻而持久的作用。本文以泰山石刻为例,将道德教育研究与文化旅游资源考察相结合,通过对泰山石刻的成因探源,透视它在直观信息传达过程中对国家意识形态、百姓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大影响,揭示生态视野下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泰山文学的价值:一是其文学本体的艺术价值,表现为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多样的艺术形式、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二是历史价值,表现为文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三是文化价值,包括古代政治文化价值、宗教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四是社会价值,包括教育价值、旅游经济资源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重庆老君洞石刻文化内容丰富,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石刻由道佛的题材内容相融合,是川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宗教石刻文化之一。本文根据重庆老君洞现有的石刻进行研究分析其内涵和文化价值并进行剖析,以此引发人们对重庆其它寺庙石刻的保护关注。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在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石文化在泰山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源远流长。泰山石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泰山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优劣并存。针对目前泰山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重点以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试探性的应用价值工程去解决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从战略的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打开泰山旅游新篇章,促进泰山石文化专项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兴华 《广西教育》2014,(22):123-124
广西玉林的石刻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玉林市重要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玉林石刻文化根植于广西玉林市这块土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石刻文化中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陵墓石刻手艺精湛而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气息,墓碑样式多样,建筑造型内涵丰富,具有独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鲜明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艺术特点在外观上表现为长短各异、巨微有别的丰富形制,一碑一貌的多样风格,书家专场的独有特色;在书法本体上表现为隶书庄谐互见、楷书活脱自然、行书率意奔放、篆书入古出新、草书圆通练达,五体纷呈、各放异彩。桂林石刻书法保存了历代许多书法名家、社会名流的仅有作品,弥足珍贵;其数量大且艺术价值高,是书法传承的难得宝藏;石刻因自然而生,最终又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深刻诠释了桂林旅游城市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石刻文化     
《初中生辅导》2012,(Z3):97
我国的石刻文化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在东汉时期,石刻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主要是墓志碑刻。摩崖石刻在国内分布颇多。如山东省的泰安、邹城、汶上等都有摩崖石刻。著名的石刻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相似文献   

11.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文物。它那明确的文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历、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文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桂林石刻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资源调查与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共获取石刻1524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探索了桂林石刻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桂林石刻的刊刻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七星区、叠彩区、象山区和秀峰区,其总体呈现“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又是具有211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诗赋楹联、摩崖石刻、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人文资源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符合人类的审美愿望,极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6.
泰山天街石厂南,有避风崖,多宋人题名石刻,偶于天街角落发现宋宣和年间题刻数条,对比传世文献,有一条未见记载。此外,传世文献中对“补之”此人说法有异,一为晁补之,一为杨补之,却未曾有人对此进行过对比探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查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传世文献未有之文加以补充,二是考证此处“补之”实为杨补之,这对研究宋代历史文化以及完善泰山石刻文献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泰安的泰山摩崖刻石和岱庙碑刻的系列古迹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瞻仰完泰山系列摩崖石刻后,考察队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岱庙碑林书法石刻遗迹。岱庙(图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极富生命情趣的人。朱熹在福建的福州、南平、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留下了榜书、题名和诗刻等不同类型的摩崖石刻。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的价值体现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朱熹的书法艺术、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提升摩崖石刻所在地的旅游文化品位。研究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进而展现出伟人朱熹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20.
宋代陶模作为民俗玩具体系的专项收藏,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决定了它的文物研究价值。作为历史上用于文化交流的艺术符号系统,它的艺术形态、传播和娱乐方式,至今仍为世人所青睐。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再认识,宋代陶模的文化、艺术与经济价值将有望不断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