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会话中过量信息的使用,试图解释其顺应性。研究发现,"过量信息"并不等同于"多余信息",而是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做出的顺应情景因素的语言策略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入手,分析张绍刚和刘俐俐话语冲突在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案例研究发现,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就是顺应受众宣泄不满与释放压力的心理;对物理世界的顺应体现为双方的身体姿势、手势、外表形象、生理特征等非语言因素的顺应;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则包括对双方文化和不平等交际地位的顺应。张刘二者中的一方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需要.利用一些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因素,造成了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冲突,其本质是顺应语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对语言使用和交际进行了合理阐释。在强调言语交际的同时,非言语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功能同样不可忽视,但Verschueren的顺应论并未对此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说明。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电影《乱世佳人》中女主人公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交际功能。研究表明,影片中斯嘉丽在非言语交际过程中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做出动态顺应性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称语,指在人际交往互动中说话人指称自己的词语,属于人称指示语的范畴。自称语的选择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顺应的选择性及动态性。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探讨自称语是如何进行选择来不断的顺应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语言中的固有现象,也是语言的一种优势。它在广告中的应用是对实现促销商品或服务这一目标的动态顺应过程。根据Vemchuren的语言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的观点,为了达到预期交际目的,广告中歧艾的应用仍需顺应其交际语境——广告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由于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使双关语的翻译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两个方面探讨双关语的翻译,为双关语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探求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应是一个以关联和顺应为手段,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在明示推理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在语境顺应中寻找最佳译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商品的商标代表着企业是形象企业的无形资产。成功的商标和译名能增添商品魅力,提升消费者购买欲望。语言的选择与语言的顺应是息息相关的。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应该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灵活选择语言,以达到交际意图。由于商标词的特殊性,在进行商标名称翻译时应顺应商品特色、顺应目标市场的语言系统、顺应目标市场的文化特征、顺应消费者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0.
电影《绿皮书》自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影者的一致好评。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其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两个维度出发,以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探讨人物之间的语言表达及其语言顺应性,进而解读电影的深层内涵。研究表明:从顺应论角度对电影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电影的理解和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名牌企业的对外宣传材料作为世界了解企业的重要宣传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效应。根据顺应论的指导,企业外宣翻译就是根据其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和调整翻译策略及其语言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译者只有顺应读者的语言特征、交际语境和文化传统,才能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沉默"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语言交际的社会现象,具有多种交际功能、语用功能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交际者顺应语境关系中的物理世界作出的选择,对于社交世界的顺应以及心理世界的顺应,指出顺应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沉默去理解话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3.
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和于国栋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语码转换的一次验证性研究发现,教师的语码转换主要是顺应三点:语言的现实、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顺应过程中,各种语用功能都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言语功能假信息是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以顺应论的视角,从阐释言语功能假信息的语境顺应性的角度解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生成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功能假信息就是顺应交际双方、交际时所处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闪避回答是运动员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经常使用的语用策略。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话语闪避现象作语用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采用闪避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话题、面子、自我表露这些语境因素,以实现交际目的。闪避具有维护自身形象以及人际关系两大语用功能。在体育新闻采访中,媒体记者与运动员在进行言语交际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语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语言顺应意识,尽量使自己的言语顺应语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顺应理论对口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在语的语言结构成份,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7.
顺应理论是一种新的考察语言使用的视角,其核心是语言动态顺应,即语言使用中顺应的动态过程。在涉外工程口译的各种语境关系和结构客体中,时间、社交关系和语言的线性结构与动态顺应关系极为密切,最能体现出语言顺应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顺应文化语境对英语和汉语动物习语翻译的实例,包括直译和意译,指出翻译策略以顺应文化语境的翻译方法。同时,翻译语言的结构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选择都是对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做出的顺应.权势作为交际语境的构成部分,它是产生冲突话语和制约冲突话语回应策略的语境因素,同时体现了交际双方直接的关系.《雾都孤儿》中非对等权势间冲突话语的产生就是因为交际双方违反了顺应论中对语境关系的顺应,忽略了交际语境中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了解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认知,非对等权势间才能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以及French&Raven的社会权力基础理论,通过对商务谈判话语中的低调陈述这一话语现象的分析,研究谈判过程中各种相关的权力因素,揭示低调陈述的权力顺应这一形式,即低调陈述语言使用的顺应性能有效地制约谈判过程的各种权力以完成既定的谈判目的,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