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大东路跨线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盖梁采用独柱悬挑预应力结构.独柱盖梁结构形式特殊,稳定性弱于双柱式盖梁.静载试验已经证明该桥安全性能满足要求,为了得到该桥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其进行成桥动载试验.动载试验得到的动态应变增量和自振特性参数能反映该桥的使用特性,并为桥梁通车运营阶段的监测、养护和管...  相似文献   

2.
某城市跨线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简支梁结构,最大一跨横跨高速路,跨幅为35m,盖梁为独柱悬挑预应力结构。单跨跨度大,盖梁结构形式特殊,为了检验结构的设计、施工质量,对其进行成桥静载试验。通过挠度和应变的检测数据确定该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一种简便的船舶运动模型辨识方法,根据船舶动力学与运动学基本方程的结构形式,建立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辨识模型,给出网络结构的选取和确定方法.以载质量为5万t的散货船为例,利用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几个典型的船舶操纵试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计算权值矩阵,获得该船舶可用于船舶操纵性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将网络计算结果代入船舶运动学方程进行船舶航迹仿真,并与试验航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网络模型的精确性.比较仿真验证结果和试验数据可知,该网络模型能基本反映被辨识船舶的动态特性,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概念与体系、发展历史与现状;系统地论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力 学特性、耐久性、转向块设计与体外索材性的要求,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更精确地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起升动载因数,建立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升动载因数的动力学模型,用模态分析法求其解析解.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研究成果对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合适的动载因数和改进结构设计等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排球网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破损的普遍现象 ,对其整体结构和受力方式及安卸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 ,经过研究与试验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采取组合式排球网来改进现有排球网的结构、受力方式和安卸等方面的不足。试验证明 ,新改进的组合式排球网已达到了整体结构和受力方式合理 ,安卸简单易行的良好效果 ,延长了排球网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一座2×25m的曲线预应力箱形梁桥进行了施工过程的试验研究,并采用三维实体有限元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曲线预应力箱梁桥设计合理,施工质量可靠。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相近,表明该试验方案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对桥梁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船舶运行品质与其结构应力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船舶结构中关键应力点在安全受力情形下所受应力构建主应力大小概率模型和主应力方向概率模型,并讨论和确定这两个概率模型的相关参数.研究表明,不同位置的应力点在安全受力时主应力大小概率模型和主应力方向概率模型主要服从高斯分布或韦布尔分布,但所服从的参数不尽相同.该方法从应力点受力安全的角度为船舶结构安全和运行品质的评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清桥已运营十年,为了确定其实际工作状况及受力状态,评定该桥是否能继续安全为交通运输服务,对文清桥进行了静荷载试验.通过挠度和应变的测试和分析,得出该桥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暂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建议限载或者加固.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的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前提下,通过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概念设计,从而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达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Gaussian-Hermite矩和人类视觉系统(HVS)特性融合的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正交矩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图像的低阶矩能很好地表征图像的特征,可用于图像质量的准确评价。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两幅图像间连续正交矩能量差异获得低阶矩特征;然后,结合HVS的掩盖效应对图像的不同区域分配不同权重;最后,对图像所有分区的连续正交矩能量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图像质量分数。在国际通用的图像质量评价数据集中,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胜利孤东滩海油田位于黄河入海口北部,采用"进海路 海油陆采平台"的原油开发模式已有6年的建设使用经验。但是由于进海路结构形式研究滞后,加上该海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而且可能是黄河未来的北向流路,环保要求特别高;另外,该海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海洋环境,使已建工程维护费用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这种开发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小跨度栈桥式进海路方案,简要叙述了其优缺点,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测量分析了桥面板的受力情况,为小跨度栈桥式进海路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进海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动载系数的动力学模型及其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确定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动载系数的动力学模型,并用模态分析法求得其解析解.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比对表明:该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测试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又要做到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是设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对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在遵循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将选中的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体系进行缩尺模型试验,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使用流媒体已逐渐成为网络教学软件的潮流,但该技术的时基特性和可同步植入各种数据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重视。流媒体文件的标头结构,是流媒体文件结构的一部分。该技术在远程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便捷,是设计工作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从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通过分析计算、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用算例介绍了“浅梁式”双向板楼盖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分析和讨论了该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节点构造,与普通无梁楼盖和宽扁梁楼盖在经济性、合理性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当今,对称悬臂浇注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中。桥梁施工主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如果后段施工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前段已经施工完毕的桥梁段的受力,一旦梁桥合龙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过大就会极大影响桥梁整体美观程度。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线形监控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对梁桥施工的线形监控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实际的施工项目阐述了梁桥线形监控的具体内容,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以及对一系列预设值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便捷,是设计工作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从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通过分析计算、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传统多视角分类器无法充分最小化结构风险的不足,提出基于Universum的多视角全局和局部结构风险最小化模型。该模型采用Universum学习,利用有标签样本生成大量包含分类信息的无标签样本,从而增加分类器性能。这些信息有利于最小化结构风险。通过在Mfeat、Reuters和Corel等3个多视角数据集上的试验可以发现,该模型可以提高多视角分类器的性能,并可以更好地应用到多视角数据集的分类问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