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芳 《家庭教育》2009,(4):40-41
据日本营养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脑力发展决定于食物。决定脑功能优劣的因素,虽然与遗传、环境、智力训练等条件有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营养。也就是说孩子摄取食物“质”的高与低,对脑子的聪慧与否是成正比的。现在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孩子饮食上也十分精心。但是,仍然有一些营养细节容易被我们父母忽略。  相似文献   

2.
凯风 《家教指南》2007,(2):44-45
日本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决定脑功能优劣的因素虽然与遗传、环境和智力训练有关,但80%以上还是取决于脑营养。  相似文献   

3.
孩子智商的高低取决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然而,体育锻炼也是决定智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喜爱运动的孩子智商较高。这是因为多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能促进大脑发育,改善和提高大脑机能,有助智力的开发。具体讲,  相似文献   

4.
对于家长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脑力或优秀的智力以及抗压力的能力.虽然遗传、环境等条件影响着脑功能的优劣,但是,起80%决定作用的是营养.要使脑功能良好,必须连续食用含有健脑、抗压力、缓解疲劳成分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一、智力潜能开发的实质 1.关于智力潜能的概念 智力潜能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和脑功能有关,是人发展进步的生长点与重要因素。 潜能泛指人生来就具备的生理、心理条件与脑的潜在能力,足一种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没有实际化与外显化的能力。潜能包括人的生理潜能与心理潜能,它与人的遗传  相似文献   

6.
家里有了小宝宝,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情了,年轻父 母除了关心宝宝是否身体健康成长,另外最重视的就 是智力的发展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既身体棒棒又脑 瓜聪明呢? 众多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力高下,除了先天遗传基 因所决定的部分,后天环境,诸如营养、卫生、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什么作用?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过遗传将祖先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读了《哈利波特》后,智力熊更加向往到古典优雅的英国去游览,去寻访……·智力熊的英国网友乔治是个动物保护主义者。在智力熊来访的这一天,他决定和智力熊一起将自己收养的动物送回家。将动物送回家后,智力熊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名校剑桥大学。负责接待工作的教授想考考游客们:“  相似文献   

9.
智力的含义     
当心理学家们使用智力这个术语时,赋予它什么含义呢?P·E·弗农在一九六九年提出,智力这一概念有三种基本含义。当心理学家们使用智力这个术语时,赋予它什么含义呢?P·E·弗农在一九六九年提出,智力这一概念有三种基本含义。1、智力是遗传能量。就是说,智力是靠遗传得来的,它是人的遗传素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智力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儿童脑的重量已达成人脑重的四分之三。此时神经髓鞘化逐步完成;神经兴奋性逐步加强;活动时间增多,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机能也逐步增强。脑神经生理上的这些特征是智能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前提。此时如果有适当的生活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脑的机能与潜力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人的素质将能得到提高。本调查试图从那些自三岁开始在散居、寄宿、日托三种不同的教养环境中生活一年以上的独生子女的智力发育、性格发展中的差别,以探讨不同的教养环境对幼儿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影响;以便为寻找最恰当的教养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人工智能的产生开始简单阐述了人工智能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前景,并通过人工智能与人脑智能的比较,近一步阐明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以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高速度和高节奏迅猛前进,这是人类智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也是人类思维日渐强大的见证。但是人类整体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体主体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和交往实践活动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在理论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价值主体重新定位,以推动全球化进程和历史步伐的前进。  相似文献   

13.
系列主题教研的关键是主题的选定。主题选定通常分三步:一是发现问题并初步拟定主题意向,二是分析论证其可行性,三是对拟定的主题进行预设。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原则是在反对中世纪宗教哲学上帝创世论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主体原则、真理原则是其基本特征。一些现代哲学家对此进行了评判,探讨其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第二课堂是存在的必然。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语文第二课堂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智力、培养兴趣、学会合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实施时注意处理好独立、自主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昭通作家群正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某些较为鲜明的共同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朴拙与灵秀.其中又可分为两派:其一为朴拙中透着灵秀,在真实地描写和再现现实生活中透露出作家观察生活的机敏与睿智;另一派为灵秀中孕含朴拙,在表现生活、表现理想和表现自己的审美追求的过程中孕含着由现实生活所激发的真挚而浓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人机协同系统正在全面渗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社会正快速地人机协同化。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没有“意向性”,但其智能程度在迭代进化中。人机协同系统存在人类与机器两类智能主体,以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和协同智能三种智能元素,其中协同智能的主体是人类,人机协同系统的智能是分布式的。受国际关系“软”“硬”“巧”实力三分理论启示,本研究构建了人机协同时代社会智能的三维模型。“三维”指硬智能、软智能和巧智能,机器拥有更多硬智能,并向人类“学习”软智能,人类拥有更强的软智能和巧智能,并把更多的硬智能“让渡”给机器。基于社会的快速人机协同化,教育所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应以发展学生的软素养和巧素养为重点,在硬素养维度着力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未来人机关系将决定个体的社会存在,因此强调以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能力等为重点的巧素养培育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的首要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的选择和确定.职高<机械基础>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设计,要在分析学科性质的基础上,遵循问题探究、多元开放、学用结合、循序渐进和长短结合等原则,通过实证教材内容结论、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和实用机械设计三类专题的设计和整合,逐步构建和完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此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双循环"支持模型.即通过信息支持、服务支持、智力支持、操作支持、转化支持五个方面构筑实践教学的"场域",让学生在"场域"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习性",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统一于"双循环"支持模型中,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操作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是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遵循人本主义理念并形成人本人工智能教育新应用,将有力促成一种新型的研究与应用范式——教育人工智能(educ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的形成。eAI注重以人为本的协作教育理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以人和机器的交互、协作为研究对象,理解教育活动并揭示其发生的规律,从而促进人和机器智慧的共同成长。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eAI必将是人本人工智能的持续动力和新的研究范式,也是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诉求。文章深度融合人本人工智能与教育,开展eAI的理论探究。首先,从人工智能、人在回路和奇点生态三方面阐释了人本人工智能的内涵,并解析eAI创新所需要的支持智能、增强智能和人机协同智能的一体化联动。在此基础上,剖析eAI的核心要素,构建了人本人工智能引领下eAI的研究框架,以人在旁路、人在回路和人在领路模式贯穿三大智能(支持智能、增强智能和人机协同智能)来透析eAI生态。最后,从基于混合智能的eAI环境、面向协同增智的eAI技术、底线思维引领下的eAI实践理性、面向设计思维的eAI创变力量、基于和谐共生的教育伦理等方面探寻了人本人工智能视域下eAI新范式,以期为构建人本人工智能视角下人机协同的eAI新生态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