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石景清在对“后进生”的管理上,首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增加自尊、自强、自爱的情感,就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如果老师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甚至是粗暴的批评、指责和体罚,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园园讲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如何对待每个幼儿发展中的特殊性。那么,遇到园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及讲故事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教师生硬地制止了孩子,或是不理会孩子讲故事的热情,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好的教师,从不使人难堪或失去自尊。因此,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活动热情是我们处理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则。其次,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周围环境注意的范围越小,自我中心现象比较突出,语言表达能力也正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3.
自尊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向上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日本宪章明确指出:“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到尊重,应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我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相似文献   

4.
尊重对儿童心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尊心是产生自我教育最直接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心理往往自尊和自卑相混和,他们更需要受人尊重。老师一旦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就极大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将爱的天平向学困生倾斜。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     
自尊心人皆有之。所谓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人格应当得到集体和他人的尊重的情感。少年儿童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不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激动和不安。特别是教师不切实际的批评,严厉的指责,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有的会情绪低落,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明或暗地和教师对抗。因此,我处处尊重学生,特别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享受,尊重和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中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赞美,或者说就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能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他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尊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面对困难极易退缩,人际交往中产生不合群等性格特点;相反自尊强的孩子是富有朝气的,是机智的,是善于与人交往的。  相似文献   

7.
丁地华 《课外阅读》2011,(3):101-101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我们也许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自尊心可能一度受到过这样那样的伤害,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去保护我们学生的自尊。我们要真正地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里,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扬其善救其失,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在呵护学生自尊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多做一些自我反省,我们是否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又是怎么伤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促使人们不断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人就好像是树苗失去树叶一样,得不到营养,会逐渐地枯萎及至死去。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自尊心一旦形成,无论是强还是弱,往往难以轻易改变。自尊心太弱的人,容易否定自己、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尊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自尊的特点、人们对自尊的理解、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对策及如何培养积极地自尊心等方面论述了自尊心对于人生积极地方面即适度的自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种要求受到尊重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幼儿虽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上也有与成人同等地位的要求。幼儿心理较脆弱,易受到损伤。培养爱护其自尊心。就会使他们的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积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经常挖苦、讽刺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学生因此而变得十分自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云晓 《家长》2016,(4):32-34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有感情和自尊的,并且会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小孩子也需要尊重吗?"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存有疑问。是的,从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就需要他人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会用不同于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举个简单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幼儿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幼儿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就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外向的孩子,如果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  相似文献   

14.
<正>一、首先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人格受到尊重与保护,学困生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才能调动起来。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并非排斥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教育和管理必须是出于爱心,且有耐心,言辞中肯,分寸恰当,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不能因我们急躁就伤害学生的自尊。学困生,比普通学生情感更脆弱,情绪更容易波动,常常会破罐破摔,这是直接阻碍他们进步和发挥潜能的内因。学  相似文献   

15.
黄光尤 《广西教育》2008,(20):44-44
一、对后进生心理特征的分析 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一般来说,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等因素,时常遭受同学的白眼、老师的忽视、家长的责备,这些促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感,感到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从而自暴自弃。但是后进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只不过被表面的自卑感掩盖罢了。譬如,当他们受到老师或家长的呵斥时,他们就会顶撞;受到歧视后,他们就会惹事生非,故意打架骂人,以表示对别人损伤其自尊心的抗议。  相似文献   

16.
留一点自尊给学生迁西县第一实验小学韦桂芹人人都有自尊心,小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希望得到表扬、鼓励,愿意生活在希望之中。老师就像一盏指路灯,永远给学生以希望之光。相反,无休止地讽刺与挖苦,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于后进生,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他们将...  相似文献   

17.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8.
辛华邦  辛华湘 《考试周刊》2009,(40):222-222
尊重学生,是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自尊心理是一种自爱、自信与自我尊重,并期望受到他人或社会尊重的情感。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学校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关注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或做了某些有益于同学、班集体或学校的事,得到肯定的评价时,  相似文献   

19.
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础工作,是以班主任工作为核心的直接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要尊重学生: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其自尊心和人格,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和呵护下,方能健康理想地发展。班主任是学生人格和自尊的直接的保护者。班主任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氛围,把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二、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根据这一心理,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学生人格,不要动辄伤害学生自尊心,对学生的问题一般要采取个别批评和疏导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