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阅读的,即使有阅读,学生面对的往往也不是课文本身,而主要是揣摩教材编撰者(实际上主要是教参)对课文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听记”教师(实际上主要是教参)的“分析”和“思考和练习”的答案;或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用学生的笔和口来复述那些“分析”和答案;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学生至多是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体会。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教师、教参)的阅读。学生失去自我,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在阅读中他们不能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答案较劲的现象。 学生越是说不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老师越是着急,变着法子提问,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和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时候,老师尤为着急,恨不得扒开学生的嘴巴把那个想要的正确答案“灌”进去,然后再由学生吐出来才好。直到有一个学生的口中终于冒出了那个词,老师才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9,(9):1-1
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答案较劲的现象。 学生越是说不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老师越是着急,变着法子提问,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和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时候,老师尤为着急,恨不得扒开学生的嘴巴把那个想要的正确答案“灌”进去,然后再由学生吐出来才好。直到有一个学生的口中终于冒出了那个词,老师才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后几乎都有思考题,有的要求“想一想”,有的要求“说一说”,究竟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好呢?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或是整理好答案叫学生抄,念会  相似文献   

5.
游艺转盘     
笑一笑勤奋的学生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学生:“已算好了,而且算了十次。”老师:“你学得真好。”学生:“但是,我得到了十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勤奋的孩子     
《家教世界》2013,(12):16-16
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 学生:“已算好了,而且算了十次。” 老师:“你学得真好。” 学生:“但是,我得到了十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今年第六期刊登了王维国老师《究竟哪种答案好》的来信,并加了编者按,要求对“究竟哪种答案好?标准答案怎样才算标准?”展开讨论。我认为问题提得很好。评卷是教师检测学生学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文化素质的主  相似文献   

8.
一位德国留学者说过,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回答,答案基本上是一样的。而这种现象在外国学生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他们10个人或许会讲出20种答案,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离奇的解释。在这里,我们无须评论到底是1个答案好还是20个答案好,但常常都要考虑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久而久之,人的头脑就会僵化起来,  相似文献   

9.
某中学在进行“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的问卷调查时,有的学生竞作出了这样的答案:“社会主义政治好,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意识”的现状(1)没有机会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2)有疑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使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  相似文献   

11.
有关部门曾经对初中和高中的部分学生做过“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的调查。初中学生的答案是:教学耐心,百问不厌,讲话清楚明白、生动有趣。高中学生的答案是: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好,生动有趣。可见,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知识水平的期望越高。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因为面对学生,教师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相似文献   

12.
赵建平 《教学月刊》2009,(11):49-53
一、“非预期性生成”提出的背景 现在的数学课堂,常有这样的师生对话:“你认为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是什么?”“不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般认为是这样……”什么是“一般认为”?在这种教育对话中,答案是“预设”的,主体一样也是“预设”的,教师心目中存有自己理想的完美答案和主体形象,完全漠视了个体的差异性,缺少一种宽容的氛围.在这种有预设的生成处理中,教师的活动不是真正地倾听学生的观念和思想,而是想方设法引诱学生说出教师早已设计好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开心八爪鱼     
《少年月刊》2011,(6):63-64
勤奋的孩子 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 学生:“你很认真,真是个好孩子。” 学生:“但是,我得到了10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认为,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要让学生离开老师仍能继续发展,教师就必须努力探究学生主动学习的真谛,因此必须摈弃传统的“独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后,代之而来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又大模大样的走进课堂,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经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佯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考。在这种“问答式”地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始…  相似文献   

15.
热点扫描     
《四川教育》2020,(13):5-5
正确答案不只一个“一支铅笔8()”。有一道小学二年级的考题,要求填写合适的人民币单位。一名小学生填上“元”,被老师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角”。学生觉得被判错很冤枉,因为妈妈不久前就给他买过10元一支的铅笔。随着社会发展,物价变化,一些功能更多、更具创意的铅笔生产出来,价格从几角钱至十几元不等。按照“只要合乎题解,即可视为正确”的原则,“角”和“元”,都可以算是正确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就不应该一概判错。面对考试中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当学生的答案出现不一致时,出题者、判卷人都需要更加谨慎,把握好正确答案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异化作用类型是什么?有的教师把“厌氧型”作为答案告诉学生。也有的认为是“需氧型”和“好氧型”。那么,Hp异化作用的类型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阅读本刊第6期《究竟哪种答案好》的争议问题之后,我真为那60%的同学抱不平。多好的答案,竟被判成错题打上零分,实在太不公平了。我认为这个答案好,好就好在学生真正读懂了短文,和作者选题的意图融汇到一块去了。一篇文章的题目,既可以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文章主题的集中提炼。我们可以设想,作者选择一个故事,是让读者从平凡的小事中见到毛主席的伟大。究竟用上一个什么题目好,作者是经过一番斟酌的。正当“我”在寒冷的冬天失去被子需要温暖的时候,毛主席及时派同志送去被子,把温暖送给同志,这不恰似雪中送炭吗?学生答出了“这种爱护十分及时”,正是“雪中送炭”的本意所在。整个答案完整无缺,恰到好处,应该是满分。至于参考答案,不管是摘自哪里,或者是凭命题者的主观臆断,我觉得还是答不切题,这个文题本身就不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一位老师询问,“体罚”是好还是不好?笔者无法明确回答“好”或“不好”,只好说“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但他的心里是有答案的,他说:“以前我认为不好,但我要花费比其他老师数倍的精力来做学生、家长的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弄得有些任课老师认为我缺乏带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幽默校园     
答案一日,某老师在班上讲练习,一选择题无答案,但学生却在下面A、B、c、D喊个不停。该老师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后,朗声问道:“有没有不选的?”其话音刚落,一生就把手举得老高。“好!”该老师大喜,快步走到他面前,“说说,你为什么不选?”那学生站起来憨笑着说:“老师,我没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