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李贞祥1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现状有些令人忧虑从实际看,语文知识教学有被“淡化”被“取消”的趋势。先看语法教学被“淡化”。1990年前后,语文教学界有人提出“语法教学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时少考或不考”的主张。他们认为,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推行以来,因为里面有“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等语,“淡化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如果能正确理解“新课标”关于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相机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即“淡化而不弱化”,  相似文献   

3.
潘文玉 《成才之路》2013,(28):44-45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根本。“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对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法淡化现象。语法淡化就是忽视语法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语法知识内容过简,难以表达韵味深长的句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能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充分领会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内涵和情感,就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法教学现状的纵向思考江苏省锡山市中学孙建军中学语法教学的“更新”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语法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脱离了已拥有丰富语感知识的学生实际,偏离母语特点,语法教学劳而功微。语文教师困惑于前,腹诽于后,“淡化”“取消”的呼声日...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要不要淡化甚至废除语文知识的教学,在新中国语文教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在那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但非常重视,还形成了语文知识教学所谓“八字宪法”的表述,即“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然而,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知识教学被逐渐’“淡化”“弱化”甚至处于“缺场”的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既和我们过去不恰当地强调语文知识教学引起的反弹相关,又和我们在声讨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时的归因不当相关,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6.
“淡化语法”论提出要淡化甚至取消语法教学,这种观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及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语法素养的下降,其危害极大。因此“语法教学”不能“淡化”,其理由有四:一是语法学习对语言获得有着积极作用;二是语法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是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外语和古代汉语;四是语法学习能切实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学习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一个新支点。  相似文献   

7.
主张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略去了语法知识。语文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了对语法知识的传授,这样的现状大约持续了十几年。如今,积极推广并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对语法教学还是"淡去"。淡化语法,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全面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以前,“淡化语法”的观点在中学语文界颇为流行。许多语文工作者,甚至包括一些教育专家,都极力提倡“淡化中学语法教学”。但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中发现,语法淡化不得。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淡化语法知识、淡化修辞知识等观点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语法,不讲修辞,不传授方法。只强调感悟。致使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无所适从.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影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笔者以为,应该淡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要求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时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只作为“了解”内容,由此不难看出,随着课标的实施,中考不再将语法做为考试重点。受中考指挥棒导向作用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淡化语法首先表现为轻视术语的表述。譬如,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从未解释过什么叫“词”,什么叫“短语”,什么叫“句子”,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法教学的“更新”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语法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脱离了已拥有丰富语感知识的学生实际,偏离母语特点,语法教学劳而功微,事倍功半.语文教师困惑于前,腹诽于后,“淡化”、“取消”的呼声日趋强烈。许多语法研究者都从现状出发,探讨语法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但这仅仅是就事论事的表层思考.实际上,语法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起源于语法研究领域,语法研究中的诸多弊端都在语法教学中得以印证和体现。因此,从推溯语法研究史的角度来分析语法教学困境的成因,能更好地探讨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语文课程的改革,实质是“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然而,长期以来,对语文知识的研究,始终基于语言学、文章学和文艺学的范围,跳不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怪圈,“充其量不过是拘泥于现有学科内部的局部知识的调整增删而已”,如所谓“语法知识要不要教”,“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要不要列入考试范围”等等。语文教学和课程是建立在语文知识中介这个基础之上的对话与交流的创造过程。新世纪新实践并不是不要知识,语文阅读教学也不是“淡化知识”,恰恰相反,而是提出了更加强烈、更加全面的知识需求。20世…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刘春文 《语文知识》2014,(11):37-41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语文知识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课改之初,“去知识化”倾向甚嚣尘上,2001年实验稿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表述,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说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看2001年版课标的“阶段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5):115-116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后,对于教师传授给学生完整的语文知识更是增加了难度。加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大量删减了语法知识,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语法的教学也是在逐渐淡化。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汉语语法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娟 《成才之路》2010,(4):41-41
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尊重学生各种权利,给学生心灵的自由。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民主的理念,让语文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理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属于自己的文章。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过去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j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以语文知识”又大多停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标不久,就出现了“淡化知识”“淡化文体”的呼声,这种呼声大概是由《语文课程标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等描述中生发而来的。按理说,这些表述在出发点上并没有错,当僵化的“知识教学”愈发畸形而走向死胡同时,当然要“改”,要矫枉纠偏。这种革新的意图,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中也可看出来。问题是这些“表述”本身还有些粗疏模糊.“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什么才算“刻意”?哪样的“语文知识系统”是不宜刻意追求的睹陆皂少明确的界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