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长期的文学生涯中,与新闻事业有密切的联系。他除了在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外,还长期从事报纸刊物的编辑工作,鲁迅生前“编辑过的报刊大约有二十种”。一个人编辑过如此众多的报刊,这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笔者想就鲁迅与五四时期及以后报刊革新的关系,作一个简单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书单的误导     
书单的误导黄波看来,读书已真的不再是一件寂寞的事了,证据之一就是“导读书单”的兴起。不知为什么,面对报刊上形形色色的“推荐书目”、“必读书目”,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本世纪二十年代由鲁迅引起的那场论战来。1925年2月,在许多名人为青年“义务”开出“必...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4)
所谓报刊批评就是对报刊传播活动及其有关现象的认识和评价。报刊批评是伴随着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由报刊传播和报刊阅读发展起来的。报刊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活动,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出版家(包括编辑)“大抵是‘传播文化’的。”因此,报刊批评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李业成 《出版参考》2005,(12):18-1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不少“孩子们为什么怕读鲁迅”的言论,分析为“时代距离太远”,我想这不会是主要原因。这给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是对教材的反思。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章是一流的。但不一定适合上教材,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别说是中学生,甚至大学,都不可能一时半刻理解得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有几家报纸报道说,在北京市西直门八道湾11号发现了鲁迅先生撰写《阿Q正传》一书的手稿。因此这些报刊就把八道湾11号称作“阿Q的诞生地”。 人的“诞生地”就是人的籍贯。 但是,阿Q有籍贯吗? 翻开《阿Q正传》第一章,鲁迅先生就特地写道,他“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也“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因此籍贯也有些决不定”。 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连人家的姓名籍贯都闹不清楚就提笔给人家写传记,岂不荒唐? 要想了解鲁迅为什么这么“荒唐”,就请看鲁迅  相似文献   

6.
《新闻出版交流》2001,(1):33-33,37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一双黑帆布胶底皮鞋。乱蓬蓬头发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迅去大饭店赴宴,西崽竟然看鲁迅衣衫简朴而不准他进门 !”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生活简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史无前例”时代, 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 15元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 头戴资修反的“帽子”的人拉犁、干牛马活之余,还是改…  相似文献   

7.
办好审计刊物服务审计事业文/陕西省审计厅厅长张和林编者按:每家报纸、期刊都有主办、主管部门,他们是报刊的“娘家人”。“娘家”是报刊最亲近的人,关心、扶持、指教、培养“女儿”乃为历史之责任,也是“劳动力更生产”的需要.当“娘家人”决不能存在封建意识,认...  相似文献   

8.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新闻界》2004,(4):34-36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的主将,鲁迅与报刊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也构成了他的主要文化生活环境。他不仅密切关注着革命的和进步的报刊宣传工作,也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各种反动报刊作过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对当时各种新闻现象进行过独具特色的解读和评价。他的杂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有感而发,属于新闻(媒介)批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有些报刊,除了主办单位外,还有不少协办单位。有一家刊物,协办单位竟多达105家,“排名不分先后”,整整占了一页。开展协作当然好,但协办单位太多,令人费解。仔细瞧那些协办单位和协办人,也可看出一点“名堂”:有的协办单位是有钱有实力的房地产、建筑、仪表电子、饭店、饮料等大公司,有的是地方上一些有实权的负责人。这些公司、这些人能共同研究协作办好报刊么?据知底细的人说,什么“协办”,无非是人家出钱嘛!这算不算是变相的“有偿新闻”?办好报刊,要在提高质量、让读者爱读爱看上下功夫,这样报刊才不愁发行。当前,在…  相似文献   

11.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大规模做宣传外,更使出浑身“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广告,有的承诺订报可中大奖,奖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惑力的奖项,无疑能让人怦然心动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已打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报刊长驱直入,给当地报刊市场带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当地的报刊了分得更多的“奶酪”,千方百计欲领市场的“制高点”,宁愿勒紧…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2)
“质量是报刊的生命!”无论是报刊工作者还是广大读者,对这句一言中的的话,听得熟而又熟并且早已达成了共识。这句话所说的“质量”,自然指的“高质量”而言。那么,报刊“高质量”的内涵是什么?答日:内美与外秀的和谐统一。内美,首先要求内容健康纯正。报刊所载的...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翻阅鲁迅的《华盖集》,看到一篇《北京通信》,开头写道:“昨天收到两份《豫报》,使我非常快活,尤其是见了那《副刊》。因为它那蓬勃的朝气,实在是在我先前的豫想以上。你想: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这是一件如何可喜的事呢?”这是一封多么热切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鲁迅先生对河南人“蓬勃的朝气”的热切支持,并看到河南青年办的报纸,感到非常快活,这是一件“可喜的事”。鲁迅先生的评价,实事求是,没有半点客套。他一向对人对己都很严格,杜绝虚假。鲁迅先生是在收到报纸…  相似文献   

14.
历来都讲“恶语伤人”,其实,“美言”也是能伤人的。讲几句赞美的话,怎能伤人呢?有些同志会想到鲁迅先生说的“捧杀”,那是很有见地的。一味的赞美容易使人骄傲起来,从此不再进步。我这里所讲的“美言”,是指报刊宣传中那些粉饰太平的不实之词。这种“美  相似文献   

15.
孙焕英 《新闻界》2003,(1):52-52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的“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上大规模做宣传外,而且各自使出浑身“招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送广告,有的承诺订报中大奖,奖品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车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诱惑力的奖品,无疑能让人怦然心跳,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不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有人认为,“有奖订阅”到如此令人吃惊的地步,都是“竞争”惹的“祸”。确实,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越来越打破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的报刊…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报刊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的先驱者之一。《鲁迅与报刊》这一专栏,在概括介绍鲁迅阅读和编辑报刊的情况之后,将分期介绍鲁迅编辑、支持或收藏的有关报刊,为研究中国报刊史提供一些资料,并展现鲁迅的崇高品格和战斗风貌的一些侧面,供读者学习参考。同时,欢迎大家写一些学习鲁迅,改进新闻工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反思鲁迅     
建国以来,有关于鲁迅先生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过。鲁迅曾经是“民族魂”,是扶在神坛上的只可仰视的英雄。但是,现在有人开始发不平之鸣了,开始反思鲁迅,把鲁迅还原为人,争论此起彼伏。其中不乏打着鲁迅旗号行一己之利的人在。鲁迅对于现在有何意义,以下三位学有自己断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文坛上关于鲁迅的话题热闹飞扬,一些年轻些的学者和作家“痛骂”鲁迅,不少研究鲁迅的学者则起而“卫护”鲁迅。在一片“骂鲁”和“护鲁”声中,也许到了鲁研界冷静反思我们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了。在加在鲁迅身上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之后,鲁迅研究的“经学”意味依然余韵犹存。它无形之中妨碍着对鲁迅作品深入的研读。 《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仿惶)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作者胡尹强潜心几年研读的成果。作者以一个小说家的艺术敏感,带着对人的生存处境与命运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把鲁迅称为“中国的高尔基”的,不乏其人。鲁迅与高尔基,这两颗同于一九三六年陨落的文坛巨星,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相似之处,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同样反映在编辑工作方面。一鲁迅与高尔基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历。鲁迅曾参加过十八种报刊的编辑工作;高尔基编辑的报刊少一些,但也有十三种。在数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们都始终把编辑工作当成为真理和正义服务的职业,通过自己编辑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