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教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今天要学的是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绝句》。在去教室的路上,我一边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边想: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这么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好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图画啊!我一定要让同学们好好感悟一番。  相似文献   

6.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学杜甫《绝句》一诗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7.
刘曼丽 《文教资料》2012,(26):84-85
《唐人万首绝句》是清代王士祯晚年在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的基础上删定而成的一个唐人绝句选本。王士祯论诗标举"神韵","神韵"说也在其各个诗选本中得以彰显,单从《唐人万首绝句》的选本文本角度考虑,绝句这一文体本身"无言之言,若尽不尽"的特点就与"神韵"说相互映衬,互为彰显。  相似文献   

8.
孙海燕 《师道》2007,(3):27-27
学完了杜甫的《绝句》后,我便准备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同学们,这首诗你们学得都很好,今天的作业是……”“老师,还是由我们自己定吧!”学生七嘴八舌,兴致很浓。  相似文献   

9.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论诗三十首》容量大,气魄大。三十首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首尾一贯,组织严密。在第一首诗中,作者以“疏凿手”自任,旨在继承和发扬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正本清源,别裁伪体,使诗歌创作泾渭分别,达…  相似文献   

11.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诗歌技巧。该诗几乎涵盖了古诗中大部分表达技巧,可谓古诗鉴赏中的"万能公式"。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如能以此诗入手,便可做到以旧带新,由浅入深,为学生学习新诗提供一块"垫脚石",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古诗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杜牧、李商隐、姚合、许浑、马戴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以期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绝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是饮誉诗坛的脍炙人口之作。有趣的是,它还曾被人巧妙借用,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三则有趣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杜甫《绝句四首》是官军平叛后,杜甫返回成都草堂创作的即景组诗。这些诗充分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情绪心境,其诗语更是妙悟创造的呈现,体现了这组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个人心绪的和谐。解析诗歌结合研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可以纠正偏颇的读解,开放并细腻地找到诗歌的审美意指,回归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18.
张有亮 《师道》2006,(7):31-31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把语文学习营造成创造的土壤,把语文课堂酝酿成一片由学生积极探索、自由表达的新天地。笔者借助《绝句》(苏教版小语第十册)一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变学为考,激发探究欲望师:志南的《绝句》我们就快学完了,请同学们再把课题读一读,看看你们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生:什么叫绝句?生:这首诗为什么叫绝句?生:这首诗绝在什么地方?(二)变学为帮,营造自由创新的天地师:第一个问题大家查查资料就可以知道了,后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大家再读读这首诗,帮助老师想想看…  相似文献   

19.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化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