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迅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大众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迅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大众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民俗文化丰富而精彩的国家.民俗文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很多传统节日因民俗文化而意蕴深刻,人们的行为方式因为民俗文化而有了特定内涵.甚至一些日常话语也因民俗文化而有了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作为第五传媒的雏形,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通过定制、转发、群发、保存和回复等方式传播了丰富的短信新闻、短信广告,参与了广电传媒的节目互动,也制造了大量的短信陷阱,短信在以自由选择性、交互性、便捷性进入大众文化空间的同时,也扩大了低俗信息的传播,助长了狂热的消费欲望,怂恿了更加隐蔽的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文化形式不断发展,传播模式开始转型,新媒体作为崭新的传播载体进入了公众视野。新媒体技术可以凭借较之传统手段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世界性的传播广度,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汤和民俗文化的形成过程,针对汤和民俗文化传承现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中汤和民俗文化传播途径与方略,以及新媒体时代传承汤和民俗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在多元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日益渗透,使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和辩解也如影随形。从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消费性和单向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易懂、受众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大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历史过程,这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传播与德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传播与德育现代化邓云洲文化传播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按受社会教化的过程,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学、教育学性质。特别是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行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已愈来愈...  相似文献   

8.
媒体是当下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几乎主宰了人们的认知世界。它通过传播信息影响公众态度和社会生活,在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大量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庸俗化和媚俗化倾向。这给大众传媒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大众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媒体和新闻报道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众文化由于顺应了市场经济潮流而蓬勃发展起来。它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媒介和手段,以时尚光鲜的外观吸引大众,以轻松谐趣的内容取悦大众,使得大众文化很快博得大众青睐,走进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大众文化实际上已深入到学生生活,已不由分说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当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产生影响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更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渗透,大众文化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而,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关注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适时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文化有效整合的路径,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流变图景基本上呈现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与东西互学三种态势。而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具体流变过程中呈现四种类型。无论是从三种态势还是从四种类型,都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大势基本上呈现出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为表征的包括制度、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与艺术等的转移。一方面,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则超前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代民间歌谣十分丰富而生动,以其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社会生活和民间普遍社会情绪的原生态。它的传播与流变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和民众情感与审美倾向。随着人们对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视,也愈来愈重视在文化视角下对文学现象的全息研究。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积淀丰厚,其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民间歌谣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民间精神生活的活化石,在河洛文化视野下研究它,无疑是我们对河洛文化的全息化观照。所以调查和研究民间歌谣,对于丰富河洛文化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族丧葬忌荤习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书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用以指导水族社会重大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水书典籍上有丧葬忌荤记载,水族人民通过水书及水书师对这一习俗的讲解,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4.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诗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乐舞、宴饮、祭祀、方仙道信仰等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乐舞、享乐、祭祀等风俗和风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汉诗的体裁、形式、语言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后民间文化,具有民间文化的狂欢品格,但大众文化的狂欢在当今这个高科技、全球化、传媒化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了与民间文化的狂欢不同的特点,除了前人已提到的狂欢的个人化、狂欢的日常生活化之外,还具有三个特点:狂欢的去魅化、狂欢的被操纵和狂欢的科技化、虚拟化。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念、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也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介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媒介传播的特点使之趋利避害,对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迅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情结不仅体现在他对国民性批判的视角与指向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民间文化中的民主性、原发性因素的挖掘与发扬上.批判与眷恋、决裂与回归等复杂情绪都从他对农民形象的深度刻画、对乡村纯朴人伦关系的诗意描绘与对童年的深情回忆之中表露出来.  相似文献   

18.
伍家沟民间故事反映的民众的宗教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流域伍家沟村是著名的中国汉民族南方民歌村。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多数与宗教相关,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万物有曼、鬼魂崇拜、巫术崇拜、神仙崇拜、法术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以及下层民众拜神佛的实用心态,求回报的实用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学界流行把中国文化三分为官方主流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和学界精英文 化,这种分类法在概念与逻辑上均有不完善之处,因为它同时包容了两种分类标准,易于造成混乱,因而不宜采纳。同时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个概念在讨论中也应该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20.
孝感是一个典型的孝文化城市,也是一个特色民俗和民间艺术丰富的城市。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孝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孝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携手共进,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孝文化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民俗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