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值得一书的一个世纪。在这100年里,中国历史经历了林林总总的变化,对社会和人心都有巨大冲击。回顾历史,我们有很多启示,同样也有很多感慨!佛教是已有25个世纪之久的宗教,它传入中国,也近20个世纪了。但是除了隋唐盛世鼎盛期的佛教之外,  相似文献   

2.
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过程的回顾和述论来解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油画展》历经一年筹备,于2000年7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十个展厅)隆重开幕,7月23日圆满闭幕。这是一次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具有历史性、学术性,前瞻性的大展。三周展期盛况空前。它与同期举行的《引进与创造——中国油画学术研讨会》一起作为对中国油画百年纪念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他,是共和国国徽的创意者,是北京国际机场壁画的主创者,是动画片《哪吒闹海》的形象设计者,是中国装饰风格漫画的代表性画家,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办者,是出色的工艺设计家,是新装饰画的倡导者、实践者。他,更是中国焦墨山水画大师,是中国画界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山,是一部活的现当代中国美术史,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巨大存在……他,就是张仃。看着眼前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白发老人,也许你不会想到,他,有着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着风一般的艺术激情,有着踏遍千山的万丈豪情。他的一生,是个传奇。…  相似文献   

5.
6.
本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号召,将20世纪中国艺理论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对各个时期的理论创新作了概略的梳理;认为21世纪的中国艺理论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翻译标准理论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历史脉络,但缺少清晰的勾勒与合理的评判。有鉴于此,本文从各时期重要的翻译标准理论入手,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理论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曹云 《东方文化》2000,(2):68-72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无疑为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同时,文章对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巨变的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化艺术空前繁荣……人们感到历史的车轮仿佛在”重力加速度”式地飞转。  相似文献   

11.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法化关系呈现出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总体上两国化关系日趋密切,但法国在华天主教及其化事业虽继续有所发展,已不是中法化关系的主流。与之相对的,是教会之外的世俗化交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这和法国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杰出作家之一,巴金研究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对巴金早期诗歌关注的文章却凤毛麟角。巴金上世纪20年代创作诗歌共计16题38首,它们是巴金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他早期思想观、文学观的重要材料。本文试从巴金早期诗歌创作的动机出发,管窥巴金1920年代在诗歌创作上由早期的忧郁、寂寞和同情,到中期的呐喊、憎恶和愤怒,再到最后的积极探索阶段的三次递进的情感变化,进一步探索其早期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4.
“悠悠百年,那些与我们一起走过黑暗与光明、忧患与安乐、战争与和平、离散与团聚的中国音乐家们,曾写下多少深情的咏唱,多少激越的交响;那些久唱不绝、永驻心头的旋律,不正是我们民族的呼吸、民族的向往、民族的世纪之歌吗!”读着《20世纪华人音乐经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中国兴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化热”。本通过对这两次“化热”的历史考察,认为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连续和渐进的,同时说明化的发展是多元的和相对稳定的,并不存在单一的化形态和一成不变的化模式。指出只有在开放的化环境和竞争型的化机制中,各种化因素才能充分地交融、优化,新的化因素才会不断产生,化肌体才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动和发展,中国学界关于古代中越关系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首先,发掘、整理和出版了一大批中越古代文献材料,为古代中越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对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梳理和构建了古代中越关系史的发展脉络,为中国古代中越关系研究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最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越关系研究逐步突破了传统侧重于政治、军事交往史和朝贡贸易的局限,向重视民间经济交流、文化典籍传播、思想观念影响、人员流动融合等多个层面拓展。  相似文献   

17.
王毅 《大理文化》2009,(1):41-46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起源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亭 《寻根》2005,(3):26-29
关于中国商业的起源,学术界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祝融说”、“西周初年殷民说”和“白圭说”。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若干方面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以下是笔者在学习中国近代思想史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思考,敬请学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胡星儒  王义芝 《寻根》2007,(1):84-87
大约在唐代以前,我国妇女中已经出现了染指甲的习俗。〔唐〕李贺《宫娃歌》中“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张祜《听筝》中“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都是对妇女染指甲习俗的描写。前者虽没有说明染甲,但描绘了妇女在烛光下制作染指甲材料的情景;后者则直接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