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抄检大观园”是一出悲剧,也是一出闹剧,它的发生是贾府内部主子之间、主子和奴才之间、奴才和奴才之间矛盾斗争激化的产物,是各种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抄检大观园》是小说节选,文下注释谓“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回”。这里应特别说明,这部《红楼梦》是个颇为特殊的本子。它不是依据“程甲本”或“程乙本”排印的本子;而是由“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的本子拼合而成的一个“百衲本”。对“红学”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抄本和印本两个系统。抄本出现较早,今存“甲戌”“己卯”“庚辰”诸本,其过录底本都是乾隆(1736~1795)前期的曹雪芹稿本。其共同特点是均未超…  相似文献   

3.
“抄检大观园”是一出悲剧,也是一出闹剧,它的发生是贾府内部主子之间、主子和奴才之间、奴才和奴才之间矛盾斗争激化的产物,是各种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腐朽没落的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显标志。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它自有一套维持正常运转的管理体系,当家庭内非常的变故发生时,这套体系也便受到冲击,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抄检大观园”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套管理体系中的角色错位,才使得这出闹剧得以“顺利”地上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里一共出现四百多位人物,虽然这些人物有男女之别,主次之分,但是这群人物有机地组合  相似文献   

5.
听了某中学《抄检大观园》的一堂网络公开课。这节课以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颇有新意。然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评价,发现依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即主要在于言语信息的传递,而非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衰亡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贾府主子间内部矛盾的一次爆发,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地镇压大观园女奴的可耻行为,抄检过程中表现出贾府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艺术上,运用对比方法塑造人物、情节的波澜起伏和场面描写的戏剧性,都表现出作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才能。  相似文献   

7.
《匆匆》是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匆匆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一、激趣导入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交流对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  相似文献   

8.
《老子》其书是晚近学术界最聚讼纷坛的话题,历来对其加以诠疏笺注者颇多。但面对老子的奇思异论,大方之家以渊深的国学根底也很难轻易地下断语。本文另辟“老学”研究径路,从几方面对《老子》进行了探隐索微,其意在擘划“老学”研究的新领域,揭橥其作者当时特定的创作心态,从而为读者比较全面地理解原著而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单一的古诗教学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对古诗中蕴含的情趣、理趣、人文、意蕴进行深入体味。因此,要加强同类诗的组合,即进行组诗教学,强化学生对一类古诗的深入探究与玩味,使学生领悟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的表达方法,领悟其各具特色的艺术之美,更好地感悟古诗的魅力,从而获得文学艺术素养与个性情操的涵养。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及审美功能。中国文学的审美既有文字表象之美,更有情韵之美,意象之美。《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也是一个传说。传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凝聚着太多的人文积淀,赋予了太多的感情色彩,以至于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直接导致了民族文学的一个共性的形成——即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很多无情物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至纯至性的猜测,而它们成为特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11.
《西风胡杨》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25):53-54
文章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标点等,对《黄河颂》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而品读意象特点、把握诗歌意脉、感受精神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悟诗情。并基于抒情方式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对《黄河颂》和《天上的街市》进行比较阅读。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个性化的,不同的读者总是用自己的经历去诠释文本。于是就有读书悟理的深浅问题,有人读得透彻,能与作者共鸣;有人只读在字面上,入不了作者的意境,无法获得文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马艳萍 《成才之路》2014,(17):23-23
《弟子规》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体,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阐释了孝、悌、仁、爱的内涵。结合实际开展小班幼儿弟子规教学,培养小班幼儿的品德,需要不断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琳 《文教资料》2020,(2):84-85,120
《游山西村》一诗因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流传至今,相关解读大同小异。在设计教学时,作者另辟蹊径,抓住“从今若许闲乘月”一句中的“闲”字设计三重比较,让学生先通过诗歌内部矛盾的发掘,引起深思;继而通过对关键字的把握,加深理解;最终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补充,形成对诗人的全面认识。本堂课容量看似很大,补充的诗歌多达五首,但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学生在不断比较、思辨的过程中对诗歌及诗人有更加深入立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悟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心情的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细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8.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抓关键识妙策悟深意──《田忌赛马》一文的教学着力点陕西华县城关小学李爱岚《田忌赛马》属阅读课文。教师指导阅读时,要在常规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研讨方法,突出抓内容关键,让学生切实弄清两次赛局的差异所在,认识孙膑何以能提出妙策及其根据是什么。并由此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本质是叙述故事,因此,叙事艺术就是小说最基本的美学特征. 叙事艺术关涉的其实就是文本与读者交流的艺术.因此,读者通过对小说叙述艺术的分析往往可以实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