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习要求]巩固判断正反比例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提出本节要求(略)。二、复习解题关键和判别方法:1.解题关键。问: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答后板书:解题关键——正确判断)追问:根据什么去判断?(正反比例的意义)再追问:正反比例意义各是什么?指两名学生回答。2.判断方法。师: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它们扩大、缩小时,各有什么规律?如何根据这种规律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呢?答后出示  相似文献   

2.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3.
指导思想; 帝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愈义,理顺t与t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t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t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橄向沟通. 徽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1.下面各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t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①从甲地到乙地,所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②每天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数和天数. ③运煤的总吨数一定,巳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救. 2.把“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换句话说:只的吕的方法来求黑兔的只数呢,学生列出·4。x粤,算式后讨论: 口3‘一,.,_,‘气犷衣尔TT公了…  相似文献   

4.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从甲地到乙地,所行驶的速度和时间。(2)每天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数和天数。(3)运煤的总吨数一定,每天运煤的吨数和运煤天数。2.把“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换句话说:(1)你是怎样理解3∶2的?(2)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相似文献   

5.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6.
观察入手讲清概念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讲清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时,必须从观察分析入手,逐渐引入,引导学生在观察数量变化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和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开始,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一列火车2小时行12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公里?怎样解这道简单的应用题,学生都能回答。我们接着问:8小时行18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公里?4小时行24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公里?5小时行300  相似文献   

7.
正比例与反比例应用题相互联系,断不可分,因此解法也不必分家,也就是说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反比例解。例: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到达?1.用反比例解分析: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一定),所以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解:设乙车行完全程需x小时。50x=40×5x=42.用正比例解(1)把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甲车5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5;乙车x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x。因为甲、乙两车每小时行的路程的比是40:50(一定),所以甲与乙车…  相似文献   

8.
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概念答题,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用与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道例题创设对比情境,使学生掌握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例1.正比例应用题 题目:一辆汽车2小时行64公里,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速度是定量。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本题符合y/x=K(一定)的正比例判断式,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公里,根据判断式可得:  相似文献   

9.
读《湖南教育》83年6期《正比例关系式的 K能否为总量》一文后,很受启发。我们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如果只注意两种比例概念的区别,而忽视它们的内在联系,便会认为某些题只能用正比例关系解,而另一些题只能用反比例关系解,从而  相似文献   

10.
比例应用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一步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而熟练地解答。 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一般是:先判断题目中给出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用X代替一个未知量的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求出X的值。由于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特殊,而且比较抽象,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基础,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启发、引导。根据比例应用题的结构,将应用题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再根据数量关系(所求问题用X表示)列出算式,最后得出方程。这样解题,思路清楚,过程简单,简化了教材中的解题过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方程解正反比例应用题,在解答方法上有时虽不及用算术方法解简便.但由于正反比例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特征,用方程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相依关系;有利于今后学习函数、解答理化有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如下几方面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解答正、反比例用题时,常常出现混淆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正、反比例的意义分不清;二是对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征掌握不牢。据此,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这不但缩短了复习时间,而且使学生对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理解,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季敏 《良师》2002,(10)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如果它们的商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它们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第二,设未知数为X。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比例式。第四,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4.
执教者:秀峰小学教师陈家碧师:[贴出四道题:(1)3天耕地96亩。(2)汽车行了18小时,每小时行20公里。(3)8个少先队员栽树,每人栽5棵。(4)一个工人4小时生产机器零件60个。]找4个同学上来把上面的题补充完整并列出算式。又找另4个同学上来标出4个题中已知数和问题所表示的量的名称。师:从(1)题我们可以看出:知道天数和总亩数,可以求出每天的亩数;从(2)题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课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合适.第一阶段:出示正、反比例基本题各一题让学生板演.正比例题: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9周,需24小时,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5周需多少小时?反比例题: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12个,50小时完成,如每小时加工15个,加工这批零件需用多少小时?板演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17.
正、反比例应用题在全日制小学数学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章节。它以独特的解题方式把最初步的函数思想渗透于教材内容之中,从而使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更显出其独特性。在教学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我结合对信息论的学习,在运用控制反馈理论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根据学生知识现状及教材结构,正确合理地安排信息输出层次,提高输出信息的效率对学生输出信息程序的设计要达到优化,一要看其输出的信息是否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二要有益于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时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训练:一、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调练.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训练重点有:1.“相关联的量”.首先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中相关联的量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表现为积或商的倍数关系。而不是表现为和或差的关系.练习时,可举例加以辨别。其次,还要懂得两个数量是不是相关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有时,两个数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如何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有益于智力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以第十册45页例4为例,通过不同的两种教法的比较,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公里,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公里? 第一种教法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用以前学习过的方法进行解答。然后老师向学生说明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些题里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我们可以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随即老师提同:(1)这道题中有几种量?(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置?为什么?(3)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4)说出这三种量的关系式。(5)根据关系式判断速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目(或图象)中给予的信息,挖掘题目(或图象)中隐含的条件,提取有用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