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源染色体是理解遗传变异机制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中对同源染色体是这样叙述的:“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而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然后在此语境下引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在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时,仅仅强调“形态大小相同”与“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摧毁月球?     
摧毁月球?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部科幻片中的情节,要么就是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是个疯子,其疯狂程度比那些秘密克隆人的家伙不知超出了多少倍。然而,提出这一建议的却是俄罗斯响当当的科学家。他们声称,如此提议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充分的根据,是他们多年研究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料水稻基因组包含了水稻的全部遗传信息.它由12条染色体组成,总长为43亿核着酸,约有5万个基因.将此12条染色体分割成只有十多万核背酸长度的片段,并对这些片段编号,再按水稻本身所固有的顺序重新排列起来,形成12条由那些小片段相互搭配起来的染色体.同时,再在这样的染色体上标上分子标记,并确定这些分子标记与水稻体内基因的相对距离.这样的一张图即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因此,这张物理图具有应用和理论两重意义:(1)由于包含在单个小片段中的特定基因已被定位在两个分子标记之间,所以可以通过物理图系统地获得所需基因,m…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常有一些涉及判断细胞分裂中期、后期和末期的问题 ,多数学生感到十分困难 ,结果经常出错。我觉得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就应该准确抓住图形的核心———DNA特征来解决问题。在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中 ,我用自己设计的“细胞分裂各期检索表”对学生进行分步教学。1 掌握相关的概念1.1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一般情况下 ,一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两两配对的 ,其大小、形状一般都相同 ,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这样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的就叫非同源染色体。1.2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染色体的条数是以着丝点…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研究 ]美国科学家公布人类Y染色体破译结果据新华网 2 0 0 3年 7月 14日消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生物医学研究所教授大卫·佩奇教授等在 2 0 0 3年 6月1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他们对人类Y染色体基因组的破译结果 ,并由此结果得出了与以往研究相反的结论 ,即男性不会消失。人类的Y染色体是男性性染色体 ,从生物学角度看 ,Y染色体包含的基因只做两件事中一种 ,要么帮助生成精子 ,要么帮助细胞产生蛋白质。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 ,人类原始的Y染色体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它掌管的基因已经减少到几十个。这…  相似文献   

7.
我很孤独     
其实,呱呱坠地时,孩子们都是一样的——一个鲜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个体,就像《儿童权利公约》里规定的那样:四、五岁的孩子——一个该是牵着妈妈衣襟、无邪嬉戏的年龄,满世界的应该只有欢乐……但是,从某一天起,微妙的变化就开始发生了——孩子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因犯罪而入狱,家庭从此破裂,好一点的,双亲尚有一方,但大多经济陷入困境;更多的,一方入狱,另一方走向逃亡;要么父弑母(母弑父),孩子成了不是孤儿的孤儿;从此孩子要么居无定所,更有甚者流离失所……大连儿童村的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有着这样的不幸的经历,但感谢我们的社会有这样的机构,感谢儿童村的潘芏老师收留并且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延续他们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命运与责任"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一贯主题,透过《别让我走》揭示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命运与伦理困境,作品对克隆人"顺从"与"责任"的伦理意识书写,不免使我们联想到日本传统"效忠"文化,感受到作家对日本民族二战历史悲剧成因的无言悲悯与诘问。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以文学伦理批评视角,透过小说特定伦理环境中克隆人的伦理选择能指,探赜形成克隆人伦理意识的文化渊源,索隐克隆人"责任"伦理表现与日本"效忠"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作家与作品的深层所指。  相似文献   

9.
朋友阿克是个整容医生,35岁,未婚。在我们这样的小城,一个男人,35岁还不结婚,要么很潦倒,要么就被怀疑是性取向有问题了。我也很纳闷。为了促成一桩姻缘,也为了弄明白阿克到底是不是"有问题",我带着猎奇心和"媒婆欲"给阿克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这位女孩是一所师范学校的老师,年方28岁,收入稳定,有房有车,长相没说的,也非常漂亮。约会的地点在一家咖啡厅。下午,待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母爱的课文大概是语文教材中比较多的一类,要么是写人类的母爱,要么是写动物的母爱,要么是单纯写母爱的,要么是掺杂着写的,这样的课文几乎每一册里都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则是较为突出的一篇新选课文。这是一篇浓带有烈自传色彩的文章,是从散文《慈母和我的书》节选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和一些网友讨论了这样一个选择题: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相似文献   

12.
考试     
《小读者》2010,(5):41-41
今天阿刚考试。试卷上有一造句题,请用“要么……要么……”造句。阿刚是这样造的:我去商店买文具,店主拿出一块橡皮问我要么,我说不要,他又拿出尺子问我要么,我又说不要,因为我是来买钢笔钓。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克隆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克隆人,一个一生下来就被遗弃的克隆人,一个已风华正茂的克隆人,一个始终备受世人关注和争议的克隆人,一个饱尝了冷眼和关爱的克隆人.我有幸被一家福利院收养.我的身世扑朔迷离:只有我生父留给我的一张字条半隐半明地暗示了我是一个苦命仔:"亲爱的孩子,生了你,全是出于一种好奇.不忍抛弃你,不抛弃你又会违法:因为法律不允许你的诞生.这就注定了你一生坎坷的命运.你好自为之吧,对不起了!你狠心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统编高中生物教材第十四页有这样的叙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同时配有图六:染色体的构造。清楚地将染色丝画成双螺旋形,酷类Watson和Crick于一九五三年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式。查看以下一些资料,我认为图中所画“染色体内两根盘曲着的染色丝”即是DNA分子。现摘录于后。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染色体、DNA、基因间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性别决定类型,可知遗传病有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  一、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判断显性遗传的特点:显性遗传是连续遗传,如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A控制的,如果双亲一方是多指(基因型为Aa),另一方正常(基因型为 aa),则子一代中有一半患多指(基因型 Aa),另一半正常(基因型为aa)如果一方是多指(基因型为 AA),另一方正常(基因型为 aa),则子一代全部患多指(基因型为Aa);如果子一代中多指(基因型为 Aa)与…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项.在上作文课时,相信许多教师都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要么言之无物、言之无味、满纸空话,要么就是写流水账.  相似文献   

17.
克隆往事     
《小学科学》2011,(1):10-12
在不远的将来,或许某一天早上醒来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着这样一条新闻: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1基因组基因组的英文名称是genome,早期被译为染色体组,指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遗传学中对基因组的定义是一个单倍体细胞核中、一个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中或一个病毒中所含有的全部的DNA(或RNA)分子的总称。基因组可以分为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及病毒基因组。通常习惯上所称的基因组就是指核基因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组指单倍体的细胞核内整套染色体上所含的全部DNA分子。对于无性别区分的生物,其单倍体基因组就是指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如二倍体水稻有12对染色体,调查水稻的单倍体基因组就需要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分子序列。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98年第3期教学研究栏刊登了“染色体教具的制作及在教学中的使用”一文,该文作者在教学中从直观性原则出发,制作了染色体形态、结构的教具。笔者认为,文中所述用透明塑料薄膜套代表分布在染色体外的蛋白质成分,用并在一起的两条呈螺旋状的电线代表位于内部的DNA分子是欠妥当的,这一做法是对染色体形态、结构的误解。本文试从染色体形成过程这个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澄清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1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分子并非外包在DNA双螺旋的表面,事实恰恰相反众所周知,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但组成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