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依据,检测方法是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技术保障。本文介绍了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形成过程,分析比较了各个阶段测试方法的优劣,提出今后对汽车排放控制的重点应为在用车,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排放法规在逐渐严格、不断完善,最终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杨忠敏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22-26,67
应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CO2排放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CO2排放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的增加并没有降低CO2排放,GDP的增加导致CO2排放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机动车的比例也大幅增加。但是,机动车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护我国的大气环境,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应该对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优化,以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叶震 《资源科学》2011,33(5):851-855
本文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来计量CO2排放,其中包括最终消费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本文把单位最终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称为完全CO2排放系数。计算完全CO2排放系数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单位产品的直接CO2排放系数乘以里昂惕夫逆矩阵。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要确保矩阵可逆且逆矩阵系数非负;二缺乏统计属性,无法进行参数检验和区间估计。所以,本文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产出表和使用表的数据代替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2007年产品部门的完全CO2排放系数的无偏估计,并得到排放系数的置信区间。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进行了比较,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存在较小的高估。接着,文章又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我国对国外CO2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对国外的CO2排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必要性;其次,介绍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现有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国内和国际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力图探求可持续发展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契合点,提出我国控排二氧化碳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和组合。  相似文献   

6.
张弘 《百科知识》2013,(2):34-36
我国的汞现状我国是汞生产和使用大国。根据专家公布的数据,2005年、2006年,我国汞产量约占全球总汞产量的60%左右,汞需求量约占30%~40%,均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汞排放大国。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有2000吨,其中中国每年排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针对锅炉使用中的烟尘排放问题我国规定了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船舶排放造成的港口地区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船舶用户面临的国内外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大气污染紧迫治理国情又能不断满足严格排放法规要求的船舶排放污染治理道路,是当下我国船舶制造和应用领域面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支持履约工作,《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版中增加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指标[1]。考虑到我国目前针对燃煤大气污染物汞的产生和排放等相关科研基础薄弱,通过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火电厂的排放标准,确定我国火电厂汞的排放限值为0.03mg/m3。推荐采用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组合工艺协同脱汞。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6):127-130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国涓  刘丰  王维国 《资源科学》2013,35(12):2444-2456
本文放宽规模报酬不变和决策单元技术相似性的假定,构建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深入探讨环境绩效的测量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ML指数测算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考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的环境绩效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该区域环境绩效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环境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在观测期间内,我国大部分省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环境技术有所进步。尽管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环境技术进步显著,但由于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技术缺口较之相对扩大,使得我国环境绩效均值总体呈现负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策实施后,环境绩效有很大的提高,表明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现状,及国外先进的柴油商用车尾气SCR后处理技术应用和SCR系统机构原理,指出SCR技术是一条可供我国柴油商用车实现严格排放法规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林斌 《大众科技》2014,(10):95-97
分析了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现状,及国外先进的柴油商用车尾气SCR后处理技术应用和SCR系统机构原理,指出SCR技术是一条可供我国柴油商用车实现严格排放法规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年度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FDI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空间集群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负效应,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我国可采用跨区域合作的形式治理大气污染,国内投资部分更应该注意采取措施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是发电厂排放的废料,我国每年排放约3000多万吨;电石渣是氯碱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渣,我国每年约排放200多万吨;废硫酸是机械行业处理铁件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每年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已关系到保持生态平衡,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如何将其变成宝贵的建材制品,变废为宝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电石渣、粉煤灰以及处理铁件后排放的含Fez+废硫酸综合考虑开发新型建材制品进行了探索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烟气与热排放是建筑物火灾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烟气与热排放的方法也是火灾防护工作的重要技术方法。烟气与热排放技术现已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重视,并相继出台了有关烟气与热排放相关的工程标准。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标准;欧共体也十分重视烟气与热排放,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标准;我国在烟气与热排放方面虽然也做了不少规定,但与国外的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规范尚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烟气与热排放方面的方法技术,并通过实例来分析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我国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政策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客观效果,并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未来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压力,以及未来可能采取限控措施的代价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能源战略有关政策提出了一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1991年至2007年火力发电-燃煤消耗-SO_2排放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淑娜  孙根年 《资源科学》2010,32(7):1230-1235
我国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是煤炭消耗和SO2排放的最大行业。本文依据1991年-2007年有关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双三角"的概念模型,一方面分析了我国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发电耗煤强度和燃煤SO2排放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为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项系数很小,说明我国火电行业还处于外延性的规模扩张阶段;②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随我国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呈周期波动,这反映了我国谋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博弈过程;③发电耗煤强度和燃煤SO2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当国家放松节能减排政策及关停小火电的步伐放缓时就会出现反弹期。研究结果为认清我国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本文就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准确测量及仪表选型作一分析探讨,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技术边界"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