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实用主义哲学与白话文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近代白话运动的主将。胡适白话运动与其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予以考察:(1)本体论上的拒斥形上之道;(2)真理观上的工具主义倾向;(3)方法论上的中西会通;哲学基础作用于其白话运动的实践,具体表现为对语言的内在价值的漠视,以彻底的工具主义观点看待古与白话及语改革,并且以实用主义实证方法与清代朴学方法的结合为出发点,发扬评判与怀疑的启蒙主义精神,使历史主义方法成为论证改革思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在白话文理论建设、提高小说等俗文学的文学地位、推动白话文普及等方面建立了历史性功绩,并经过与复古派的争论和对封建文人的反击,使白话文的正宗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同时,白话文运动也存在片面性和不彻底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话文运动是洞察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内在理念和国民心理人格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从儒家思想到政党话语、从等级森严到大众平等、从道德经验到科学理性,这是一个现代思想理念缓缓开启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的过程中,新的政治话语重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涵,成为国家形态演变的最终归宿。白话文体的几度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现代中国人的存在意义和心理路程,二者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4.
5.
报刊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不容忽视的参与力量。报刊传播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报刊舆论宣传策略的运用,使“白话文学”、“文学革命”的论争得以充分展开;二是白话报刊作为“五四”新思潮的载体,其大量刊行、迅速流布对白话文运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五四文学革命起,白话文正式取代文言文,确立了正式的语言书写地位。事实上,早在晚清就曾出现过由裘廷梁、黄遵宪、梁启超等一批士大夫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但是此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直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功才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今天 ,首届“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在此 ,我谨代表徐州市人民政府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莅临徐州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在此期间曾创造了很多灿烂和辉煌 ,也曾经蒙受过屈辱和灾难 ,尤其是近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给无数中国人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印象。但它也促使无数志士仁人开眼向洋看世界 ,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涌现出了孙…  相似文献   

8.
在6月29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大学文学周上,王安忆、李锐、蒋韵、阎连科等作家在主题为“现实主义与中国经验”的文学周圆桌会议上展开激烈讨论,来自山西的作家李锐肯定了中国经验的存在,在李锐看来中国经验不是固化的过去。“中国经验是正在进行时。”李锐认为,中国经验的进行时与白话文运动的未完结是联系在一起的,经验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语言问题,“我不认为白话文运动仅仅是上世纪初十年的文化狂飙,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用语体白话翻译剧本,始于薛琪瑛女士翻译的王尔德的《意中人》,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噔美主义代表作家,其剧作在“五四”前后被陆贯介绍到我国,薛女士译作的主要功绩在地她使用语体翻译剧本,而且,在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之前,薛女士已经发表了用白话的语体文翻译的剧作,其开启之功,亦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自1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留学教育史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对作为留学教育发展重要阶段之一的民国时期涉及较少.尤其是关于民国时期留美学生的研究,显得十分贫乏可喜的是,最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谢长法教授著的《借鉴与融合:留美学生抗战前教育活动研究》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  相似文献   

11.
在南开学校求学期间,与排球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在战火纷飞年代,周恩来依然注重体育运动,对排球运动兴趣盎然。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排球运动的开展,亲自指导、解决排球运动工作中的重大方针原则和许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学生赴欧留学构成了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历史,从甚识时务、积极倡导、努力促成留学,到勇排众非、量力周旋、极力保护留学,再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广泛重用留学生,李鸿章自始至终关注着两次留学运动,诚可为早期留学运动的倡导、促成、保护和留学生的重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与社会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是近代中西文化反差的产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单向文化交流。置身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留学生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普遍地把祖国的强盛作为己任,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作了深刻的批判。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广泛参与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从物质技术到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逐步深入。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中也表现出一些非理性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互为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胡适(189l—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笳)、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他是现代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大师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位主要代言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在文化、教育、科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中国化”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毛泽东与这场运动的关系紧密,他以自己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学术实践,影响着“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进才先生的专著《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出版了。这首先是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探讨的是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十分复杂的语言问题,研究难度相当大;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十分敏感,至今仍然牵动各方的神经;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所采用的研究视角以及随之而来的学术视野,给人以强烈的“别开生面”之感。  相似文献   

17.
"新生活运动"以促成民族精神为目的.民族精神是孙中山提倡的.蒋介石提倡民族精神的目的是消除"内忧外患".但他把民族精神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这是错误的.胡适与国民党的关系从对立到既有分歧又有合作的过程,使得他对"新生活运动"的评论及其温和.宋庆龄对"新生活运动"的批评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影响.以上这些思想上的互动,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