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决定》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审慎选择;“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明确提出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领导艺术,判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和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其方法论问题上来看:首先应从哲学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等科学内涵;其次应从联系社会形态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及前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和探讨,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在“和谐社会”的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文明建设、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系等方面,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完成的两大战略任务。“三农”问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最大的因素,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階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决定》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階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所作的原则性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一、构建活力进发的社会;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三、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四、构建民主与法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关于知识分子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还不充分。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内涵的提出,更是突显出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价值。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理性思考知识分子问题,需要关注“主体”,溯本清“论”,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理论;需要反思“关系”,实现党和知识分子“双美”共进;需要重视“文化”,发挥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中的作用;需要思考“过程”,加强知识分子自身建设,转换知识分子的角色,明确知识分子的自身责任。这些问题的疏理和研究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5):F0002-F0002,F0003
《和谐社会:中国古典哲学的视角》作者管向群(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原载于《南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意义和启示》为题转载。该文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构建,在“传统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进行理论上相互联系和彼此贯通的研究,力求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渊源,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该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从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西方,从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蓝图,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社会观,也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近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现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效率价值观。“效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要素,但其关键要素应是讲科学、讲民主、讲法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的进步,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化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法制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没有法制,人民的权利就无法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三者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9.
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定性。我们应密切结合校园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方法、途径,引入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来。确立和谐教育的思想;确立以人为的教育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党对高校的领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推进学校的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