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都市类报刊语言中频频出现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出普通话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互动性以及报刊媒体在方言词语向共同语转换方面的媒介作用,另一方面也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言词汇中有些特殊的词语,往往是古语词的留存,本文以《微州方言探秘》中的方言词汇为参考,来看同心方言词汇,两种方言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倒序词现象的存在.同心方言词汇中,保留的不少颇具特色的古语词,大多只存在于同心回民话中,有着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内涵,但宗教文化的影响仅仅使这些古语词得以保留下来而并非使之产生.  相似文献   

3.
张文轩 《档案》2022,(1):21-31+38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是个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地区。岛上通行的语言有汉语、黎语、临高语、村语、勉语、回辉话、壮语。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有海南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广州话、富马(附马)话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方言(黎语分五个方言,临高语分两个方言均未计算在内)。可以说海南是语言和汉语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文轩 《档案》2022,(2):10-23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应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6.
方言有妙语,得者文气新.翻阅众多报纸,方言词句在特写、通讯等新闻稿件中被频频使用,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眼球. 方言是群众的语言,也是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把适当的方言词句运用到新闻稿件中,那么,新闻语言就会鲜活起来,新闻就会"悦读"起来,无疑有利于烹调出适合读者口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7.
<正>用闽南方言对本地和台湾广播,我们通常用的是用普通话写成的文稿,这就经常要碰到两个颇为麻烦却又回避不了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词语问题,即普通话词语如何转换成闽南方言相应的同义词语;另一个是语音问题,即闽南方言词语的读音问题。闽南方言语音的类型比较复杂。本文只就广播中对闽南方言词语文白读音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昭平 《大观周刊》2012,(45):45-45
合音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但在仁怀方言语流音变中,合音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变现象,与其他地方方言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仁怀方言动态语流中的部分合音词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何竞平 《青年记者》2016,(17):16-1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就是方言,它是人们家乡记忆的烙印、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也成为广告中频频使用的一种语言.闽南语通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方方言语种之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出现过不少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本文盘点两岸与闽南语相关的现行语言政策与规范,并结合近年来两岸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案例,对闽南语在两岸广告中的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张彦 《声屏世界》2007,(8):13-14
方言新闻是用方言来播报新闻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如今打开电视,在许多区域电视台的节目里能听到满耳乡音,粤语、湖南语、四川话……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纷纷登上了电视舞台,方言新闻成为新时代的受众新宠。  相似文献   

11.
陈嘉莉 《今传媒》2010,18(10):116-117
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对于闽南语的研究,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对两岸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异同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客观认知。本文从闽南地区的地理形成入手,分析了闽南方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两岸间闽南语的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世界日报》新闻标题中的方言词为例,分析了方言词在美国地区的使用状况。通过研究方言词词义的演变,探讨汉语在海外的融合和发展现状,为语言分支和语言交叉研究提供无限的实例,同时对语言规划、语言教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词人中,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中不少仍活在今山东方言中。弄清这些方言口语词的确切涵义,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李清照词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入理解其词的语言特色,而且也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鉴于此,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把李清照词中仍保留在今山东方言中的几个宋时口语词,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4.
凌越 《视听纵横》2005,(6):104-10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它有抑扬顿挫、和谐有致的音韵之美无须细说,它还有善于吸收其它方言精华、包容开放度大的优点.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地方言都是它吸收养分的对象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档案信息网:方言建档工作,是"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重点项目,已历时一年半,建设中的68个"地方方言档案资料库"已完成47个",浙江方言档案资料总库"今年将全面建成,畲语位列其中。莪山乡里的畲民是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  相似文献   

17.
"过渡语"是指介于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逐渐向标准普通话过渡的言语系统,是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变体。也有人称之为"地方普通话"。过渡语显示出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所以,"过渡语"的研究对有效地提高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丽水地区过渡语语音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又分丽龙、松遂、青田、缙云四个次方言片,分析归纳了丽水地区各县、市"过渡语"语音方面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成为了河南方言的标志。与普通话里的“中”相比,河南方言里“中”意义比较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本文旨在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用法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知识林     
全世界居民使用的语言和方言共有5651种,而其中经常使用的仅有500种,尚不到总数的1/10,大约有1400种方言。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大约有2/3没有自己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反映新观点、新事物,必然要不断使用流行语,这就产生了新闻语言的流行语(在特定时期内,在新闻语流中普遍使用的流行话语形式,我们称之为新闻语言中的流行语)。作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时尚,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层面中,通过不同的语言单位传递着流行理念,传播着新闻信息。其表现形式有词、短语、特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