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理想目标、角色定位上要经历一系列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两个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测量统计法,进行数据采集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水平较一般本科院校新生相对较低;高职新生中,理科学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身心症状表现方面适应性水平高于文科学生;男生适应性水平高于女生。所以,要提高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就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加强新生学校适应性教育;丰富学习、生活,提高高职女生的身心健康;明确学生专业特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专业化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特点.研究以编制的"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硕士新生在角色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人际角色适应和生活角色适应4个方面,总体呈中等偏上的适应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和专业角色适应对总症状指数均有负向预测作用.硕士新生角色适应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相关部门应引起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修订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使用该问卷,在新生入学后不同时间对不同专业的全日制大学新生338人进行了测量。数据结果显示:被试在入学后不同时间的适应性各个维度得分差异显著。适应性水平总体来说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学习适应性等3个维度的发展呈现出倒N型曲线,生活自理等3个维度的发展呈现出U型曲线。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人际信任和社交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社交孤独、情感孤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采用人际信任、社交和情感孤独、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总分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社交孤独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感情孤独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人际信任、社交孤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社交孤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交状况可能是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冯廷勇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某高校26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以及心理控制源对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水平较好,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高;担任学校工作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不担任学校工作的适应性水平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内控性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以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冯廷勇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某高校26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以及心理控制源对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水平较好,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高;担任学校工作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不担任学校工作的适应性水平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内控性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以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一直是高校新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对大学新生的学习、人际、生活、专业、经济和情绪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适应不良新生进行为期近一年的追踪辅导后取得了良好效果。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意义重大:高中教育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多角度地搭建衔接平台;大学教育应以大学新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促使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人际适应性量表对536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和人际适应性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分别在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3)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在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新生的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117名高职大学新生进行测试,考察高职大学新生人际敏感与人格的关系,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高职大学新生的人际敏感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与父母亲关系和谐程度不同的高职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敏感与内外向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性可负向地预测人际敏感,神经质可正向地预测人际敏感,高职大学新生的人格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会通过影响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大学新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贫困、文化适应和人际适应等会导致他们遇到更多的适应问题.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及影响因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校适应性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选取贵州省五所高校的46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卢谢峰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考察了贵州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性别、科别、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结果表明:贵州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在角色适应性和生活自理上文科均值显著高于理科;在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上汉族均值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而在环境总体认同上少数民族均值显著高于汉族;在学习适应上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上非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等七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经历从感知、认知到自我定位的适应过程.安徽大学历史系遵循学生心理适应规律,紧扣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需要,创新地开展了“三感”(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三我”(我是、我愿、我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尝试和探索,在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习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角色与环境适应性、生活与身心适应性四个方面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调研。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阐述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入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新生的自主能力;设置课程化、专业化的入学教育;采取不可或缺的体验式团建训练;建立全程化、常规化的"导师制";通过多元方式促进新生的自我认同;保持较为密切的家校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析郑州市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为教育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本文作者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318名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测试,发现:①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刚达到中等;②有近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③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④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在家庭环境方面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小学新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其次是学习方法和独立性方面的问题.而学习态度问题则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幸福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9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幸福感在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还会通过社会幸福感对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晓娟 《教育探索》2012,(3):136-139
研究表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松懈的现象不容乐观,这对其大学生涯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大学新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包括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水平、课余生活、客观环境、学业评价和经济环境等.调查显示,专业兴趣、学习动力与新生上课状态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与其对教学的适应水平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学习动机水平与新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之间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