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毓信 《广西教育》2006,(3A):16-18
这篇由我国数学教育界著名的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为本刊提供的专稿,从对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出发提出了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些观点。 作者认为,搞教学研究不应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就是写一些“大而空”的教研论文。应该以切实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原则,研究解决自己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而努力超越改进自身的教学,使相关的研究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如从理论高度指明相关问题的普遍性。他还具体说明了“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有什么重要区别,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 对于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的问题。他认为,只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开放。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充满着可供研究的各类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必要的“销垫”与学生的主动探究这两者的关系?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做法——要求学生自己出题是否真的有益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的同时,是否也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等。 郑教授这些密切联系实际的、非常中肯的分析说明,相信对于每一个迫切希望进行教学研究,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去进行的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和帮助,都会由此而得益;而通过积极的实践与认真的总结都会加深自已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并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3.
“解决问题”是这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的内容之一,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带来较大的挑战。淡化类型后,教材按怎样的线索编排“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如何与运算的意义密切结合?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重心如何把握?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特别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的一组文章(本期起连载),阐述了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教材编排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案例与问题思考等,对大家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有进一步的帮助,希望这个“‘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专辑”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之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数学自身的特点,谈自己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一般按:“情境引入激发热情——探索交流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拓展思维——反思质疑自我评价”的模式展开数学活动.当然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特点各异,课堂也会千变万化,教师要灵活地安排教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线历史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历史教学之外,还必须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历史教学只是教师成长的一部分,备课、精心设计历史教学活动,整合教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堂中的精彩,课后的教学反思,都会成为历史教师自身成长的契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完成教学任务与进行教学研究并非不能兼顾。笔者现就如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谈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是否像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预习?这一直是很多数学教师困惑的问题.有人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学习的结果,会影响学生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果的思维历程,不利于教师引领课堂探究.笔者认为,课前预习是否能促进课堂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操作是否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组织是否具有科学性.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地认为凡是预习都会阻碍学生的课堂探究,而应该着手摸索有利于教学的有效预习模式,这才是教学的理性做法.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说明如何开展七年级数学的预习指导,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整个初中数学高效授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显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指,我们应当立足实际教学活动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以改进教学作为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广大一线教师就务必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务必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大家商榷。一、如何提出进一步探究数学教学深入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就要提出学生需要探究、有问题可探究、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即那些导致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甚至思想方法)产生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算是探究性的问题呢?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提出的、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这样的问题就是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常见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我们现在应该研究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研究?”,“有那些研究方法?”,“你知道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已有结论或方法吗”“它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解释吗?”“你能证明吗?”,“还有其它方法吗?”等。二、让学生带着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探究过程体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礼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这就要求教师先从非常容易的问题入手,然后解决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当前实施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摆在数学教师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对学生是否喜欢数学则研究不够.如何实现学生对数学有兴趣的教学,从“教师能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这一视角关注这一问题,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张秀清 《天津教育》2022,(19):32-33
<正>“双减”政策落地,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发地爱学数学、高效地学好数学,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学习能力,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思考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教育者,我尝试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浅述如下。一、问题驱动,学会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思维,针对“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如何把学习过程变成问题“再出现”和“再解决”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课前的教学“预设”做恰当调整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拟题活动一改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解题兴趣;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意义化;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借助数学日记这一教学的最佳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课堂中学习的数学概念;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素材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延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强调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就是要善于解题."如何教会学生解题?如何教会学生顺利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来独立创造性地解决数学例习题?这无疑是高中数学教师最直接也是最为核心的任务,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一直是数学教学活动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解题教学能力和独到的解题教学观念,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在解题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朱红伟 《江苏教育》2008,(10):24-25
作业,一个时时被人提起而又时时被人忘记的教学环节,担负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测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并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在发生质的变化。然而,“题海战术”、“拿来主义”仍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手段。“形式单一”、“脱离生活”、“缺乏应用”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数学作业设计之中。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提起“数学作业设计”这个话题。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的热情和热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不断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探索与思考价值的数学作业,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本期组织的这6篇文章,既有对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和关系的分析,也有名特优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的沙龙研讨。更有一线学校的老师对不同数学作业形式设计的教学尝试.我们希望这组稿件对广大的一线老师设计数学作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是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以教师这一教学主导为切入点,教师要考虑自己应怎样教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徐斌 《湖南教育》2005,(6):36-36
江苏廖明南老师问: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这一理念把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但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学生看似在动手操作,但究竟学到了什么,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活动越多越好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而很多教师却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认…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一、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演好自身的角色,当好“导演”、“指导者”、“组织者”,而不能扮演成“包办代替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听课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其次,教师的理…  相似文献   

18.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如何有效地将“前测”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以“前测”为依据设计更好的教学情境,以“前测”为根据把握好教学重点,以“前测”为论据突破教学难点,让“前测”照亮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本应地位相差无几的基础学科,历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却出现了较大差别,特别是历史学科历年就有“学史无用”之说法。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史课是文科学生必考科目,它在高级中学教学中的地位略有回升,而近年来推出的“3 x”考试制度,特别是全省会考开卷方式的出现,再度引发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危机”,面对这种现状,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使学生达到“鉴古以知今,读史以明知”的目的呢?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历史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史实是血肉,理论是主导,唯物史观是惟一科学的历史观。每位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分析史料,还是说明、论证观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必然给学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素质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从庞杂的历史史实中去芜取精,吸取有益部分,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观;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并随着历史知识的不断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锐,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多,能力更强。因此,中学阶段应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将探究之水引入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