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复光 《考试》2013,(2):53-58
英国是历史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直到今天,君主在名义上仍然是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国王的诞生最早在不列颠建立国家的,应该是前2000年代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凯尔特文明。凯尔特人的知识主要是从罗马人的历史记载中获得。他们信奉自然宗教,各部族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自然也没有王朝。尽管如此原始,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在公元前385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城(显然,并不是居住在不列颠的那个部族)。  相似文献   

2.
各个历史时期在南方开疆拓土和设置郡县,是中央王朝对广西进行行政管辖的篙矢,所具有的意义深远.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多民族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隋唐以后对广西地区的管辖手段开始进行了诸多切合实际的调整,如“绥抚”政策灵活运用、军事实力的增强、行政建置的细化等,均体现了中央王朝更加务实的治边理念.这些举措客观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扩大并稳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版图,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梳理了监察制度从秦汉到唐的发展过程,指出,唐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成熟和完备的标志,通过对御史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运作过程的剖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刘斌 《考试周刊》2015,(2):22-23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但是自"天宝危机"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开始从向衰落,天下没有不亡之国,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唐朝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在唐朝的衰败过程中有多个因素的作用。本文就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 当中国从荒漠的氏族社会进入以君主为国家象征的阶级社会之后,历代王朝无论是分裂割据,还是归于统一,都无例外地对人口的控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最主要的表现便是建立户籍典册。据杜佑《通典》:“禹平水土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通典》卷7《食货七》)。姑不论夏代的这一人口数字是否可信,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此歌系北京大学高明教授所作。全文四百字,但却涵盖了中国五千年历史,对历史的教与学确有一定帮助,值得一读,现转摘如下:  相似文献   

7.
历代王朝对云南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两千余年的过程。研究这一问题,应注意历代王朝治理云南的思想与治策,云南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各族人民在边疆开发中的贡献,交通业在经济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云南各经济部门的地位和排序变化等问题。云南的开发历史曲折复杂,堪称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不少专著或文章,在论述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时,一般都归咎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没有深刻揭示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引起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权力之争,导致国力的衰竭,丧失了抵御地方割据势力的能力,这是唐王朝衰亡的内在因素。而黄巢起义打破安史乱后一百多年来各类藩镇之间互相制约的格局,使地方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这是唐王朝灭亡的外在因素。当内外因素结合起来时,唐王朝也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高明先生,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今年73岁。作为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殷商学会理事的高明先生,现在的工作仍然十分繁忙,每年都要外出参加学术研究活动两到三次,手边总有为别人的成果作鉴定的“任务”。《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四字歌》(下称四字歌)是高先生特意为青年朋友学习历史知识而编写的歌诀。它简单、通俗、易学、易记。高先生曾接触过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与士兵,大家都说历史知识非常重要,自己也很喜欢,遗憾的是学习太困难。中国历史有几十个朝代,选一本最简明的通史书也有百万字,自己的专业本来就很忙,哪有许多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和精微的论述,这里再次论及此问题,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知识为认识的基点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2007年1月5日《环球时报》引英国广播公司1月3日的报道指出:德国科学家通过对雷州半岛湖光岩湖地质的研究,证明造成盛唐衰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干旱少雨,造成谷物歉收,激起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唐朝衰亡。本文拟就唐文献记载的灾情史料,对这一震撼性气候说,略加补证,以期人们从历史警示中来直面当前全球气候的变暖。  相似文献   

12.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蠲免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发布的蠲免政令和关于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高祖至玄宗时期,蠲免政策抓住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以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核心,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为目标,对政权巩固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德宗至唐亡,蠲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弊病丛生,无法承担调节赋役负担的任务,赋役不均现象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唐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落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安史之乱时期,唐王朝曾成功地阻遏住安史集团企图南取江淮和江汉的军事攻势,从而使“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同时也为唐后期南方经济的持续上升,保存下来良好的物质基础。唐王朝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此,历来皆归功于南阳和睢阳保卫战。这固然不无道理,然而细加考察,却又并不尽然。为此,本文试作新的探讨。我相信,探讨这一问题,将不但有益于加深我们对这场重大战役的了解,而且也会有助于全面理解唐王朝最终平定安史叛乱的原因;此外,或许还可从中获得关于癌后期中原藩镇林立局面的起因及其当初的必要性的某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中国古代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首要问题。历代中央派出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这些派出机构,在设立之初,无一例外都起到了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监控的作用;其后期演变直接影响到了王朝的衰亡形式,或者因集权而产生地方势力,导致国家分裂和长期的战乱,或者因分权而使地方行政无力,导致国家亡于异族之手,并使整个中国历史呈现出阶段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其最终的历史走向,又导致统县政区发生变化,使之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凝结在历代中央派出机构之上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和教训,至今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门寺相传创建于东汉,因唐代供奉佛指舍利而成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明代木构唐塔圯后,又在原址重建砖塔,1981年明塔由顶至底中裂崩塌,仅余一半巍然斜立,一时称为奇观。1987年修塔时发现塔基下的唐建地宫,内藏佛指舍利及金银、陶瓷、琉璃、石雕和丝织品等各种器物600余件,都是唐代皇室的供奉品,其质地之精良,器型和装饰图案之精美,作工之精细,均无与伦比,而盛瘗舍利的四套金棺银椁更为豪华,格外引起游览参观者的注意。所谓佛舍利,是佛教传说中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佛语称为涅磐)后,弟子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传世佛教文献记载以及后人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唐王朝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探讨这一时期太原佛教情况,对于研究唐五代太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宗教、交通以及对外交往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蒲津桥所在的河东地区既有本小利大的盐业资源,又有利于粮食生产的肥沃土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经济富裕之地。开元年间,唐政府投巨资在蒲津渡修建了当时黄河上惟一的一座固定式浮桥。这座铁桥的建成使得唐政府能够把河东丰富的物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其统治中心长安城。  相似文献   

20.
张议潮①,’甘肃敦煌人②。他所领导的唐末沙州(即敦煌)人民反对吐蕃奴隶主统治的大起义,在甘肃的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河西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还曾经将他的事迹编为说唱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几句: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③。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本文试就唐末河西走廊的情况、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以及张议潮起义的经过和意义作一简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