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等速运动过程中肌放电量与肌氧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NIRS),在30%和50%肘关节最大性力量(MVC)两种负荷条件下,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放电量及其肌肉组织内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oxy-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肌放电量和oxy-Hb·Mb均有明显的逐步下降和表面肌电图的积分值(iEMG)逐渐升高现象,而且50%MVC组下降幅度大于30%MVC组;iEMG和oxy-Hb·Mb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NIRS和表面肌电图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能够直观地反映运动中肌肉内氧的代谢与骨骼肌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2.
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肌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神经肌肉协调角度研究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技术特征,本文结合场地4km专项特点,研究10名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在500w负荷下以100rpm、120rpm、130rpm、140rpm四种频率稳态骑行时下肢7块肌肉的EMG信号及四组单、双关节拮抗肌协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更高踏蹬频率下RF活动显著提前至上提末段,TDC处平滑过渡另有机制。VL和GAS活动区域显著增大。TA突出表现为双峰模式,前峰在协调GAS传递能量和防止VM功能加强引起的膝关节过伸方面起重要作用。更高频率下RF与GM间拮抗机制表现为相反改变,BF/VL始终保持正相关,有助于下踏阶段膝-髋间的净能量传递。VL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保证了近端环节至曲柄的高效传递,TA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侧面证实TA双峰的重要意义。研究提示,专项频率(130-140rpm)下踏蹬动作有其特征的肌肉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分段测试方法,对十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1km计时赛决赛17名运动员的骑行速度进行分析。发现场地自行车男子1km计时赛全程速度变化呈现以下规律:即全程速度是由出发起动至第1圈为直线上升阶段。第1圈至1.5圈阶段出现全程1个最高峰的波动,随后逐渐缓慢减速至终点的过程。但对不同的运动员来说。其全程速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莉清  宋子玉  黄波 《体育科学》2015,(3):59-66,97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曲柄起动角的建议。研究认为,影响起动效果的生物力学因素包括3大类:内力因素、器械因素和环境因素,找到内力因素和器械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有助于提高起动成绩;实验研究表明,曲柄起动角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原地起动60m的成绩具有显著性影响;30°是比较合理的曲柄起动角,在这一起动角上出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起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马国强  李之俊  米卫杰  刘茂 《体育科研》2010,31(6):55-57,64
分析自行车运动员在场地1 km计时赛和竞速赛中的专项数据变化规律,并与常用的速耐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个项目的专项速度耐力特征,为指导专项训练提供实验依据。1 km计时赛中,运动员往往在最后300 m左右出现体能的明显降低、专项速度耐力下降的现象。竞速赛中三道队员如果不能在前两圈跟骑过程中有效的节省体力,会在第三圈的后半圈出现耐力降低的专项特点。在短距离自行车专项训练中,专项速度耐力应当作为训练重点常抓不懈,并使用合适的传动比和贴近专项的训练方法,使专项训练强度能够保证比赛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女子500m成年组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5个部分。研究发现,加速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是影响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场地自行车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内容、负荷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论:1)训练起步较晚,缺乏长时间系统有效培养,而运动成绩却提高较快;2)心理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3)训练负荷偏高,出现训练负荷的成人化现象;4)体能训练方法较丰富,技、战术与心理方面的训练方法较传统、陈旧、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8.
研究自行车运动员在不同场地的骑行功率、阻力、速度及领骑尾随状态与场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用 5台德国产自行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SRM自行车仪 )收集 ,处理在南京、深圳、昆明、秦皇岛、香港、科罗拉多 (美国 )、卡里 (哥伦比亚 )等多个场地训练和比赛的生物力学数据后 ,按照不同场地和不同骑行状态计算在每个外在条件下运动员人车系统的阻力 ,并对其进行ANOVA分析。主要结论 :场地海拔和表面材质与骑行阻力有显著性关系。不论在什么场地骑行 ,领骑阻力与尾随阻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在领骑时 ,阻力与速度有显著性关系(P<0 .0 1) ,而在尾随时阻力与速度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速摄影、表面肌电图(sEMG)测量以及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对12名体育专业男生进行研究,获取踝关节主要屈伸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等速肌力与sEMG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用sEMG来直接评价肌肉用力情况时需进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及最佳标准化方式。结果表明:相同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力矩值与平均振幅(MA)的变化趋势呈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在0.6以上;不同收缩形式、不同收缩速度下,均方根振幅(RMS)、积分肌电(iEMG)值会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跳深动作下肢肌肉sEMG标准化后的值与跳深腾起速度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标准化后以最大随意等长收缩(MVIC)的标准化值与跳深腾起速度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包括争先赛、凯林赛和团体竞速赛。凡是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场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在最佳传动比的前提下,达到并保持最大骑行频率的踏蹬力。场地男子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应采用小负荷快速发力的训练形式,训练手段应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和供能方式等方面与专项运动特征相近。目前,在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关系、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肌电、肌力和关节力矩动态变化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表面肌电与等速肌力测试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各大关节主要肌群的肌力特征,因此,在人体智能辅助系统研发、膝关节损伤及康复研究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文章从基于统计理论的膝关节肌力估算、基于肌肉模型的膝关节肌力估算、表面肌电和等速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运动损伤及临床上的应用研究方面,对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同时应用在膝关节力电关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科研方法,以河南自行车队短距离项目组男、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从生物力学角度重新设计改进了自行车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田径健身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完善田径运动体系出发,结合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我国建立田径健身体系的社会、文化背景、田径健身体系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建立的原则及其意义,分析了田径健身体系的建立对田径竞技体系的影响关系,以及田径健身体系组织与管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田径教材,本文认为,由于时代特点和青少年身心特点,田径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其他一些教材相比存在自身的弱点,主要体现在田径教材中社会性成分比较弱,开放性不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弱化教材自身缺陷的措施,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要,使田径教材在提高学生休质,增进健康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常规力量训练基础附加核心力量训练及振动训练方法对国家女子篮球队18名运动员腰背、膝关节、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neu VIBE振动训练台对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 Hz,同时进行核心区肌力训练。经过12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应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对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分析。结果:经过12周综合力量训练,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明显上升,屈肌峰力矩(PT)增加了14.35%,背伸肌力量增加了15.6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下肢力量膝关节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率(H/Q)无显著变化。踝关节研究发现,左踝背屈峰力矩训练后稍有减弱,跖屈肌峰力矩以及跖屈/背屈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常规力量训练中增加先进的核心区训练可有效增加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肌力,而振动训练以提高踝、膝关节肌力的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运动技能与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使体育锻炼的所有参与者,即体育锻炼管理者、体育锻炼指导者、体育锻炼受益者明确运动技能与体育锻炼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结果认为:人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是自主性的、可持续性的。运动技能影响着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是在具备了心仪的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相互发展并持续着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d effects of two exercise modes (barbell, BB; bodyweight suspension, BWS) on muscle activation, resistance load, and fatigue. During session one, nine resistance-trained males completed an elbow flexion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During sessions two and three, subjects completed standing biceps curls to fatigue at 70% 1RM utilizing a randomized exercise mod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recorded muscle activation of the biceps brachii, triceps brachii, anterior deltoid, posterior deltoid, rectus abdominis, and erector spinae. BWS resistance load was measured using a force transducer. Standing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s of the elbow flexors recorded at 90°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sometric force decrement and rate of fatigue (ROF) during exercise. sEMG and resistance load data were divided into 25% contraction duration bins throughout the concentric phase. BWS resulted in a 67.7?±?7.4% decline in resistance load throughout the concentric phase (p?≤?0.05). As a result, BB elicited higher mean resistance loads (31.4?±?4.0?kg) and biceps brachii sEMG (84.7?±?27.8%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s, MVIC) compared with BWS (20.4?±?3.4?kg, 63.4?±?21.6% MVIC). No difference in rectus abdominis or erector spinae sEMG was detected between exercise modes. Isometric force decrement was greater during BWS (?21.7?±?7.0?kg) compared with BB (?14.9?±?4.7?kg); however, BB (?3.0?±?0.8?kg/set) resulted in a steeper decline in ROF compared with BWS (?1.7?±?0.6?kg/set). The variable resistance loading and greater isometric force decrement observed suggest that select BWS exercises may resemble variable resistance exercise more than previous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速度等动力矩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和专项力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伟民  袁鹏 《体育与科学》2005,26(2):52-54,38
自从 3 0多年前等动力量测试设备问世以后 ,等动力量测试和评价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和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中。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峰力矩、功、功率及其相对比值的研究上 ,曲线形态指标只有最佳力矩角 ,加速能等局部指标。研究中发现 ,不同速度下力矩 -角度曲线存在巨大差异。本文研究探讨了 40 0米运动员膝、髋关节伸屈力矩曲线在不同速度下的差异特征。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发现高速 (3 0 0°/S)测试中力矩曲线多峰现象 ,并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最佳力矩角度不仅和运动速度有关 ,还是一个和动作幅度有关的动态的指标。研究认为在多极值曲线中只用最佳力矩角难以反映运动员在高速情况下力量特征的差异。高速下力量曲线的整体形态才能更有效地反映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来 《冰雪运动》2013,(1):9-16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虽然已经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是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男子项目在李佳军退役后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选取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运动员8名,进行夏季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测,系统地研究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夏训期间的机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血清肌酸激酶在常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大力量训练后会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急剧增加;训练平均负荷强度超过65%以上时,负荷量的增大会引起血尿素的增加,而负荷强度的改变并没有引起血尿素的明显改变;在夏训的1—2周会出现血红蛋白的下降、随后3—5周血红蛋白会急剧上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本文以1002名在沈阳市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女生总体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此外,无论男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其它各维度与体育生活方式均显著相关;其中,目标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对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影响较显著。提示,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