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地缘安全视角分析俄罗斯地跨欧亚的地缘环境的长项与短板、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历史与现实、中俄安全关系的合作与竞争。认为在传统安全领域,中俄逐渐形成了"头靠头""背靠背"的安全互靠关系。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俄形成了"手拉手""肩并肩"的安全互助关系。以地缘安全观看,东北亚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要大于俄罗斯。中俄要努力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在东北亚方向涉及国家领土安全和主权问题上坚定地相互支持,捍卫二战的胜利果实,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从而达到和平、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实现两国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地处亚洲腹地中俄“夹缝”中的蒙古国摆脱了苏联长达近70多年的控制,其独特而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世界各大国和地区力量博弈的焦点之一。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与中俄特殊的历史关系使其对外关系调整必须首先考虑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与此同时,蒙古为了平衡中俄所带来的“压力”又积极地发展与“第三邻国”关系,美日及一些西方大国出于不同的战略目的接踵来到这片觊觎已久的土地上。蒙古国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中国北部战略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即成为中国对蒙政策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俄两国同处亚欧大陆,地缘相近,文化互通。俄罗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东方文化因素,中国近现代文化也明显受到俄罗斯19世纪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深刻影响。中俄文化交流是两国政治、经济、局势及其它交往的基础,是发展长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中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国高层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从地缘政治、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合作和国际安全角度审视,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关系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和法律基础,两国在经贸、科技、军事、文化和外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随着中俄在能源、投资、科技领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周边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核心,中美、中俄、中印关系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支点,亚太地区是中国地缘外交的基点,欧洲大陆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板块。中国地缘外交的目标是发挥全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对欧盟的政策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二共同点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共同目的和出发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美国单极世界企图是中俄发展对欧关系的共同战略考虑;灵活务实,既斗争又合作是中俄对欧盟政策共同的策略特点,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战略基础。而不同之处为:中俄两国与欧洲关系的历史以及对发展同欧盟关系的心态不同;美国因素对双方欧盟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地缘安全因素在双方对欧盟政策中的作用不同;发展对欧关系的长远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战略合作的"桥头堡"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合作密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人才基础,中俄地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跟上步伐。试阐述牡丹江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开展教育合作的政策、地缘及市场背景,探讨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的外交战略指导下,中苏—中俄外交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经过中俄睦邻友好、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达到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今年是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周年,又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五周年。3月21日俄罗斯普京总统访华,与胡锦涛主席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这被视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全球治理的主导力量正发生变化。为维护既得利益,守成大国不断进行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制造地缘政治生态的紧张形势并积聚冲突能量,强化国家争夺有限利益的危机感、紧迫感,从而极易误导地缘政治变革的方向,破坏处于萌芽状态的地缘政治变革共识和处于起步阶段的地缘政治变革的发展规划。守成大国实施霸权战略的破坏根源,在于国际社会具有地缘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痼疾,表现为主导大国固守地缘政治变革的战略竞争陷阱、盟友国家面临地缘政治变革的战略转向困境、落后国家遭遇地缘政治变革的战略依附难题。这些地缘政治变革的战略选择痼疾,使得全球地缘政治生态向着更为不确定的方向发展,极易裹挟着政治碎片化的多元矛盾演变成地缘政治聚变的危机、对抗、甚至战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内涵变化,两国关系经历了战略关系的准备阶段、政治战略协作阶段,目前正处在全面的国家发展战略协调阶段.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十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俄文化交流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虽文化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大的中国。了解中俄文化差异有助于开展交流,加强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交流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有俄罗斯因素,影响中俄关系的有中亚因素,俄罗斯在这两个因素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是影响中亚事务和相关国家关系的重要力量。两个因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须辩证看待,特别应正确评价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与影响。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与20年前相比也发生很大变化,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也有影响,为使中、俄、中亚国家关系和谐发展,必须扩大两个因素的积极面,缩小消极面,通过增强互信,相互支持,互利共赢,达到携手前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中俄两国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达到新的深度;但是,冷静地看,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使两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将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共同的利益需求和深厚的战略利益基础,将使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大黄被中原王朝视为重要药材以及大黄陆海两路贸易的相继发展,大黄发展成为"控驭外夷之具"而付诸实践.在乾隆五十一--五十七年关闭恰克图贸易期间清朝实行大黄制俄.在制俄实践中,为查禁大黄而查禁毛皮,从而引起了系列连锁反应,对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大黄由对付陆路之夷扩展为对付陆海两路之夷,大黄制夷观念发展为茶黄制夷观念,并付诸于实践.清代社会按成案、成例处理类似事务的严格要求,使得错误观念产生后重重叠加,不断强化,而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有利于大黄制夷观念消解的因素不受重视,甚至被扼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清代大黄制夷观念不断发展强化,并在鸦片战争时期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5.
马野  刘家枢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49-51,9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现代高职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中俄现代高职教育都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中俄高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现状、中俄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及经济危机背景下,中俄高职毕业生求职方式的分析,比较中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世界整体发展给俄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近代俄国政府始终坚持“欧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到18世纪末,终于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俄国的经验为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全方位加速教育现代化成为俄罗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指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是俄罗斯努力推进的重要领域,而提升高校影响力、扩大留学生规模又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任务之一。但多极化世界中的俄罗斯与昔日的苏联已全然不同,必须探索新型路径方能实现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初衷。在国家战略统筹、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原则下,俄罗斯通过五大路径取得了吸引留学生的明显成效,不仅数量规模和经济收效并举,而且已成为世界主要非英语留学目的国之一。俄罗斯吸引留学生新型路径的探索因循服务国家战略的三大行动逻辑:服从多方位外交战略,采取区域差别化策略;服务创新经济战略,打造服务型留学产业链;依从文化复兴战略,加强"俄语世界"的国际理解与认同。我国国情与俄罗斯有相似之处,在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吸引留学生政策效能方面,俄罗斯的主张与探索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 2 0年世界竞技体操发展趋势和中、日、俄三国竞技体操开展状况进行分析 ,探讨我国成为“世界体操强国”这一构想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办学经费是支撑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保障。俄罗斯高等教育是大众化的。转轨后的俄罗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政府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俄罗斯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是严重的财政投入问题。一名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每年是2200美元,而国家只能投入500美元。每年俄罗斯有150万人中学毕业。面临如此大的升学压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成为俄罗斯政府和各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并取得一些成效,其有些积极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