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忠诚 《学会》2012,(11):18-27
江苏省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大,然而,却是经济大省,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方式都较其他省分有优势,显而易见,江苏省具有科技优势。江苏省的科技优势得益于长期重视科技社团的发展,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了科技社团在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激发创造活力,推进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对科技社团要加强领导,细化管理,不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对弱势科技社团加大扶持力度,对强势科技社团"三脱钩",推向市场去发展。从宏观看,江苏省的科技社团发展得比较好,能充分发挥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定位,因此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世才 《学会》2012,(12):23-33
<正>2009年10月22日~28日,《科技类社会团体创新发展机制研究》子课题工作小组赴江苏省无锡市对无锡市科协及其所属的14家科技类社会团体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研究。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对此次调研非常重视,学会管理处朱文辉处长参加了对无锡市科协及所属地市级科技社团的实地调研和专题调研会。无锡市科协副主席方俊峰与工作小组交流了无锡科协和所属科技社团发展情况,并派学会部刘邦盛部长陪同工作小组参加了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科技社团的特点对SECI模型进行扩展构造了SECI-IDA模型,以此对科技社团知识创新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最后对科技社团的核心产品--学术交流活动的方式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会》2010,(6):F0004-F0004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民政部、中国科协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开展科技类社会团体创新发展试点成果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学会》2006,(6):40-41
在旧中国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怀着“科学救国”理想,陆续创办了一批学术性社团。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术性社团的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增长,覆盖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的各个学科、专业,有的紧密围绕工农业生产的产业科技而建立。通过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科技咨询、中介服务,以及面向会员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表彰奖励等大量工作和活动,学术性社团在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会员需要两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做出了具有社会团体特色的卓越贡…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是助力新时代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进行高校新型科智库战略与路径研究兼具学术与实践意义。通过CitespaceV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年我国高校智库研究热点与时区演化路径。借助Nvivo11质性研究软件,对按一定规则收集的新闻访谈材料进行扎根分析,构建由10项主范畴、1项核心范畴、2项支持性主范畴、4项典型关系结构组成的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战略与路径理论模型。提出明晰我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组织定位深刻内涵、加强我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组织协作体系建设、把握我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组织变革重要方式、制定规范化的我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评价体系、构建多层次的我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战略规划等五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姝力 《学会》2015,(3):47-49,54
学术交流是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立会之本,"学术贵在创新,创新重在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精神、促进各种学术思想的交融、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度、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目前,我国学术交流的发展现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学术交流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我国学术交流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研  李哲 《科研管理》2015,36(11):124-130
本文提出了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概念,研究了在我国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思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包括社会化创新网络载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补充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政社关系调整将推动我国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新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散点"已经出现,但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状态,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和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以"社会性"为前提,其建设需要充分依托已有的社会网络,运营则需要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和政府的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9.
陈育芳 《学会》2023,(11):41-46
科技社团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参与社会治理的时代使命。该文在厘清科技社团、社会治理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科技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基本特征、典型模式和主要成效。基于此,针对科技社团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政策激励不够有力、效能评价不够精准等问题,提出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强化政策激励、深化效能评价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科技社团全方位、高质量参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5,(10)
科技社团作为协同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重要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社团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实施协同治理的基础。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会工作实践,分析、总结、归纳科技社团发展面临的矛盾,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5,(8)
本文着力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湖北科技社团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所遇到的发展困境,并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从创造服务型政府、提高科技社团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社会参与度等方面探讨湖北省科技社团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舟 《学会》2007,(12):49-53
该文根据科技社团与学术交流的关系和科技社团学术交流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对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的影响,分析了科技社团学术交流模式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和面临的问题,并对科技社团改革创新学术交流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术交流作为科技社团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科技社团的实证调查,对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进而剖析了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并对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董亚峥  王国强 《学会》2013,(2):11-17,55
科技社团发展的动力源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而"科学的核心理念得到社会认可"和"动力机制的形成"则是功能转化成动力的前提,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和中国科学社的成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增强服务能力,满足会员、学科和社会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让社会功能真正地成为社团的动力,是现代科技社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世界一流科技社团建设有利于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是当前我国科技社团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相关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还存在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与变革要求。该文在对多家学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制约科技社团发展的法规政策问题,并从法律定位、管理体制、国际发展、财税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规模、市场主体、广告收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社团期刊的现状,并结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办刊模式提出了我国科技社团期刊的发展策略,科技社团期刊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社团的优势资源使期刊得到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指出集群化是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苏祺 《学会》2009,(8):34-36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该文以"中国生命科学论坛"网站为例,分析了网络化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的变化,以及对于科技社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网络化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15,(12)
随着我国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科技社团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中国计算机学会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跑出科技社团深化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围绕学会组织体制及发展机制改革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实践。经过10年努力,学会实现了自主发展,并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社会服务职能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初见成效,为科技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加快建设现代科技社团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药蔚 《科协论坛》2008,(4):131-132
本文针对当前将科技社团与商会、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混同对待和禁止党政领导干部参与科技社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党政应当对科技社团"助生助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社团通过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提高创新系统效能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本文采用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使科技社团提供更多、更好科技类公共服务所需的要素及其构型。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实证对象,通过对24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分别识别出提供高数量或高质量服务的核心与边缘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5类主要构型,并进一步提炼出"资源驱动"与"领导驱动"两类实现途径。研究发现,组织的资源与领导对良好的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可替代性。其中,资金状况、内部人才队伍和政府支持是服务数量的核心要素,专家资源和社团领导的价值认知则对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对构型中各中性排列的分析,为科技社团找准与其目标相匹配的发力点、有效提升在创新系统中的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