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出发,对《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解读,分析"大母神"莫瑞尔太太在整个家庭中的双重体现,揭示了其个人悲剧及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35-38,17
【导读】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出生于诺丁汉郡一个偏僻的矿工村里,父亲是矿工,母亲是小学教师。劳伦斯自大学起便开始发表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andLovers)是其代表作之一,带有较强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3.
乔艳 《文教资料》2010,(11):27-29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每对人物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劳伦斯正是以情节处理的手法与精彩的心理描写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所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中巧妙且浓烈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花草树木、太阳月亮、矿井黑暗等都是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为小说的氛围的渲染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起到了烘云衬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矿井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整篇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反映20世纪英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20世纪初的社会全景的恢宏巨著.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无法在灵与肉的方面实现和谐统一,个个是伤痕累累,在肉体和精神方面均遭受巨大的摧残.他们的命运暗示了在工业文明这个魔鬼的诱惑下,人们偷吃了"禁果",人们的宗教观、价值观等都已经被"异化"了,不再有正常的欢乐,人类失去了伊甸园.此书确立了作者作为一个严肃和重要作家的地位,他向人们展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精神世界伊甸园的失落并进行了对之重建的努力探求.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8.
D.H.Lawrence在其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主人公保罗与三位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在这三段不同的关系中,保罗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其如何逐渐摆脱这些畸形的爱。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和控制,爱的真谛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9.
《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最具创新意义的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莫莱尔先生、莫莱尔夫人、保罗、米丽安和克拉拉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描写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文章以贯穿整个小说的具有悲剧色彩的“爱”为视角,分析保罗和三个女人之间的不一样的爱:保罗和莫莱尔夫人之间不正常的爱,保罗和米丽安之间纯粹精神的爱,克拉拉对保罗纯粹肉体的爱。  相似文献   

10.
邱琴  黄岚 《海外英语》2012,(20):201-203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解析,试图揭示其所承载的《圣经》涵义,在小说中,D·H·劳伦斯借人物之命运,强烈批判了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对旧道德的批判是劳伦斯建立新道德新信仰的基础,而享受生活,认识到男女性爱和谐力量的伟大正是劳伦斯在冲破禁欲主义之后首先提出的新道德、新信仰理论。另一方面,劳伦斯进一步提出了以男人为主的家庭观念,并对祭祀作用作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3.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14.
孙林燕 《华章》2007,(11):217-218
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重要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1913年以前的早期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儿子与情人》,不仅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不少批评家认为《儿子与情人》属于自传性质的作品.但笔者却认为莫瑞尔太太的感情生活才是整部小说的主线,我们不妨从她与丈夫之间的非正常夫妻感情、与大儿子威廉、二儿子保罗之间非正常的母子情感着手,分析莫瑞尔太太的"铸造者"身份,揭示小说所描写的"英国成千上万青年男子的悲剧"之根源,即被异化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的征服和毁灭.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早期作品,在女主人公米莉亚姆身上体现出了渴望新生活、渴求知识并注重精神情趣的特点。她是保罗才智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是保罗母子之间的爱的牺牲品,是传统的性观念与追求性解放新思想之间冲突的受害者。同时在她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作品。对作品中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这三个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入手。在原型层面,运用"俄狄浦斯"神话情节对人物进行解析;进而在心理方面,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的见解,从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角度分析本书的人格原型;最后在仪式层面,解读主人公"献祭"仪式在作品中起到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作品.该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新女性"的出现,逐步"威胁"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劳伦斯一方面欣赏"新女性的独立、大胆、智慧,另一方面受传统的男性至上意识的影响,又惧怕女性的这种变革会危及男性的地位.本文从小说人物关系的角度入手、剖析劳伦斯在定位女性社会角色时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描写了由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给普通家庭所造成的悲剧.夫妻关系由爱生恨,妻子把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儿子寻求精神寄托;儿子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过分的母爱阻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威廉就这样成为了这一畸形关系的牺牲品,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0.
原型批评是容格提出的重要文艺理论,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指导,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原型,探讨在父权“集体无意识”下作家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以及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