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经典,包含很多进步思想,民本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其民本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以孔予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的进步思想观。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论语》中的民本思想具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教育理论始终贯穿着光辉的军事地理思想。本文从军事地理要素观、区域和部门论以及战略地理观等三方面综合分析叶剑英军事地理思想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今天重温这些理论对于现代军事学与现代地理学、特别是军事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兵家是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作为先秦兵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先秦兵家义利观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功利原则、权谋之道和仁义之道等方面对先秦兵家义利观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先秦兵家义利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军事伦理与军事法制发展关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先秦时期中国军事法制从秘密走向公开、从零散走向集中、从不成走向成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早期的军事伦理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法制实践活动所体现的总体精神或指导思想来看,先秦军事法制反映着军事伦理领域从神伦到人伦的思想变迁轨迹;从法律本所体现的法制规范内容来看,先秦军事法制也受到了日趋精致的军事伦理思想的影响而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军事思想也是先秦儒家军事思想的最系统的总结者与最权威的诠释者.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它的基本内涵突出地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区分战争的性质,提倡以吊民伐罪为宗旨的“义战”.第二,突出军事对政治的从属关系,表现出显著的民本主义色彩.第三,文武并举,致力于国防建设;尊卑有序,提倡以“礼”治军.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掌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共产党人之—,他在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原则等方面,逐步超越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军事观点,开始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分析中国军事问题,将中国的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军事思想反映了中国军事学术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预示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出现,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和后勤学院学术部历史研究室编辑、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先秦军事研究》一书已读者见面了。本书约28万字,精选了首届中国先秦军事史学术讨论会论文39篇,荟集了有关战争起源和先秦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队体制、将帅选拨、教育训练、后勤保障、军事著作以及军事改革等方面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9.
杜江 《时代教育》2010,(5):101-101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思想,已成为军事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观、教员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阐述,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军队基层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在立足于老子的自然性、生命性哲学的基础上,辨析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目的论精神,诠释其教学过程观,探讨其教学之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
论先秦儒家的师生友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主张在人际交往中以友辅仁、以文会友,这是一种立足于个人成长进步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交往观,为当今确立新型的人际交往观,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维借鉴。同时主张师生之间以爱相济、以道相随、教学相长,这是一种着眼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友爱相助的和谐师生观,为当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先秦兵书研究在历史上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也是目前中国兵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从先秦兵书的诞生、传播和运用到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重要阶段:以整理为主的两汉时期。以注释为主的三国至隋唐时期,成就斐然的两宋时期。多领域研究的明代。一波三折的清代至民国。先秦兵书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其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比类思维源于先秦,就“类”而言,中国的“类”概念,外延宽泛,中国比类思维散见在先秦诸子文献中,中国在先秦时就有了隐喻,究其发端,在比类思维。比类促生隐喻、促进认知、更助推了先秦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是东方战略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运用战略思维揭示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解决战争相关问题的理论巨著。《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表现在:立足国家最高利益来进行战争指导的顶层设计;全面综合分析和判断战争胜负;超出一般战争思维模式的大战略和大智慧;战争指导的预见性和预前性;透过各种表象,把握战争的本质规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而知战事吉凶;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知民议政。“听乐省风”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先秦音乐特有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孙子兵法》的权谋用兵思想,历代思想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往往忽视《孙子兵法》在战争观和治军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仁本精神,从仁本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孙子兵法》仁本观产生的根源及其主要内容,并通过与《司马法》仁本观的比较,阐释了《孙子兵法》仁本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多元整体世界观念是先秦思想形式的轴心,这一观念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初期,不同氏族、部族、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相互宽容、以和为贵、存异求同的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中华先哲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本,以理为本的正确而又纯朴的思想精神同体同源,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由儒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武经七书》等文献考察,先秦兵家虽然主张“兵以诈立”,但他们更加注重将领施行赏罚时的诚信不二,这正是兵家诚信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