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客":网络时代关键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青年记者》2007,(20):79-79
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发出挑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字眼,而围绕这个字眼展开的种种现象,是网络时代的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个字眼就是"客"——博客、播客、拼客、闪客、炫客、威客、维客、黑客、米客、粉客等的"客"字。  相似文献   

2.
网络"客"文化的兴起本身就是新科技的结果,新科技为网络"客"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经济支持,而网络文化的不断壮大又反过来刺激了科技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本文以各种"客"文化的出现为例,具体分析新科技对网络"客"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春兰 《传媒》2006,(7):56-57
不知何时起,"客文化"开始风靡全国:闪客、博客、播客、维客等在互联网大潮中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闯入人们的生活."博客"成了人们的一种时尚和需要,"播客"开启了广播媒体的新时代,"维客"满足了人人做编辑的梦想,"闪客"的出现将Flash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当人们在思考着下一个"客"将花落谁家之时,"炫客"作为"客家族"的一个成员鲜亮登场.  相似文献   

4.
崔敏 《新闻窗》2011,(4):83-83
网络亚文化的发展概要1.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新生代文化,是传播学研究的新课题网络亚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代文化,这种文化发展主要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体现出了它的草根特征。网络亚文化大致可分为:客文化、山寨文化、网络语言文化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网络“客”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今传媒》2010,(7):41-43
一、网络"客"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网络"客"现象的形成最初发端于"黑客"。"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有时也称"骇客",原指热衷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后来"黑客"一词被用于  相似文献   

6.
张婷 《今传媒》2016,(1):154-155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不断融合,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产生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观念老化、方法僵化、功能退化等问题,阻碍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体制机制、人力资源、考核培育等方面为高校校园媒体融合提出建议,认为高校网络传媒生态在重构内容生产模式和流程的过程中,应该着力从"内容为王"向"平台为王"、"关系为王"、"智慧为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11,(23):15-16
作为一群专门在影视剧作品中挑错找茬儿的人,"纠客"的出现不仅娱乐了大众,还为影视作品带来了娱乐效应和经济效益。随着对网络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纠客"必定会为影视制作公司、制片方等机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成为一种全新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媒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种时代产物,它的出现对以广播、电视和报纸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全新的传播媒介,其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网络传媒的出现对传统传播媒介生存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传媒影响下,电视、报纸、广播三大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传统传媒适应时代发展进程,及时做出调整,在网络环境下赢得更多受众群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网络传媒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在网络传媒发展大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的应对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按文化发展周期律来看,一种现象沉淀成文化,是通过兴起——兴盛——衰落——修正变化再生的生存轨迹沉淀而再生的。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了"‘春晚’文化"形成的周期。"春晚"文化的出现,是在一个民族百废待兴中人们用智慧的、试探的方式,借用一个民族风俗  相似文献   

10.
郑达威 《传媒》2007,(3):60-61
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参与其中并和其他网民发生关系.发端于"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文化的"客"文化反映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在"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实在"表现为各种网络形式及其负载内容,"价值"表现为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交往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梅州定位于"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梅州应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打造"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宣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提升自己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贾柯 《传媒观察》2015,(2):46-48
网络传媒由于技术之利,使网络文学成为"可写的文本",呈现出写作与阅读的动态性。网络文本的开放性,给创作带来的无限修改与编辑的可能、超链接功能,使网络文学的阅读演变成一种现代文化生活的"游荡者"。  相似文献   

13.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然形成当前网络传媒"三国争霸"态势。"得用户者得天下"要改为"得普通用户后得天下!"——这是处理网络时代传媒经济战略矛盾论中的主次问题与根本问题。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然形成当前网络传媒"三国争霸"态势。透析其占领经营制高点的战略取向,成功之道具有共性,即通过对接社会群体交往多元需求,依靠正确战略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数网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的舆论强势,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多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满足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网络传媒人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邹联丰 《新闻战线》2015,(3):205-206
音乐传媒经历了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及声像传媒、网络传媒等四个发展阶段,对文化艺术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促进了公众文化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和音乐艺术形式的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艺术价值的衰退和传统音乐魅力的弱化。正确引导音乐传播方向,可以促进音乐传媒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服务。音乐传媒是指在一定的载体下,实现音乐语言与文化的扩散与传播,赋予音乐特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一种传播手段。音乐传媒的核心在于音乐的传  相似文献   

16.
林慧 《今传媒》2012,(9):97-98,133
由于拍客文化从一开始以一种小众文化的姿态出现我们不妨利用亚文化"抵抗、风格与收编"的观点对这一新型的网络文化进行研究。拍客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呈现出一种普通大众对抗精英阶层的姿态,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同时又因为其具有信息传播、娱乐等商业价值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目标。可以说,技术革新和商业力量等因素共同形塑了中国当代的拍客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网络技术的发展迅猛起来,一场巨大规模的网络传媒革命爆发了,并且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网络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震撼,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在原有基础上萌生出新的内涵。在我国截止到2011年6月,在线统计的网民人数已达4.85亿人,稳居世界首位。当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时候,它的负面影响也开始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对网络文明加强建设,根据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来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让我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康晓明 《新闻传播》2009,(9):127-128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家庭中的普遍应用.一种全新的传媒——网络传媒开始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并且很快发展成为继广播、报刊、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传媒和电视都是以传播新闻为重要任务之一,网络传媒在新闻传播中表现出自身独有的优势,网络传媒和电视新闻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电视新闻面对网络传媒的冲击。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这种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传统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挖掘自身优势,吸引观众,实现快涑发展.以患对网络传媒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客”族的勃兴及意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web3.0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博客""播客""拍客"为代表的网络"客"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客文化"的内涵随之充盈。本文试图从传播学和文化角度对这一群体的出现和发展进行三方解读,以发掘其产生和勃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